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土的意思、平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土的解释

(1).指平原之地。《孟子·滕文公下》:“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汉 蔡琰 《悲愤诗二章》之一:“平土人脆弱,来兵皆 胡 羌 。” 宋 梅尧臣 《送刘秀才归当涂》诗:“梧桐与竹实,安得在平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初税亩说》:“盖田可井者,必平畴沃壤, 班 所云平土可以为法者是也。”

(2).平整土地。 林斤澜 《母女》:“四女儿平土如和面,是个平土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土"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具有双重语义内涵。从构词法分析,"平"字本义指地势均等无起伏,《说文解字》释为"语平舒也",引申为治理、修整之意;"土"则指土地、土壤,《尚书·禹贡》记载"厥土惟涂泥",特指可耕作的田地。组合成词后,其核心含义包含:

一、农业耕作层面 指通过人力整饬土地,使其达到适宜耕种的平整状态。这一用法可追溯至先秦农事文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时,强调"五谷熟而民人育"的前提即是"平土"工序的完成。现代农学术语中仍保留此义,指耕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技术。

二、地理地貌层面 特指平坦开阔的陆地形态,与"山陵"形成对仗关系。《汉书·地理志》在描述关中地形时使用"被山带河,四塞为固,沃野千里"的表述,其中"沃野"即建立在大面积"平土"基础之上。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地形测量时,将"平土"与"高山"作为地形分类的基本单元。

三、工程建筑领域 古代建筑工程术语中,"平土"指地基处理工艺。《考工记·匠人》载"匠人建国,水地以县",郑玄注疏说明测量时需"先平其土",即通过夯筑使地基达到设计标高。这一工艺在当代考古发现的殷商宫殿遗址夯土台基中得到实证。

四、文化隐喻层面 在道家典籍中衍生出哲学意涵,《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比喻,将"平土"引申为维持自然平衡的状态。王弼注本特别指出"平土者,阴阳和合之象也",赋予其调和阴阳的象征意义。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854页的词条训释,以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126页的用法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平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指平原之地
    该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平坦、适宜居住的土地。例如《孟子·滕文公下》记载“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描述人类在克服自然险阻后定居平原的过程。汉代蔡琰《悲愤诗》中“平土人脆弱”也指平原地区居民的特性。

  2. 指平整土地
    作为动词使用时,表示通过人工改造使土地变得平坦,如现代语境中的土地整理工程。提到“平整土地”是重要释义,并引用了宿州国土局案例中的实际应用。

文学扩展:宋代陆游诗句“一朝财得居平土”暗含平原农耕与财富积累的关系,黄庭坚诗中“昏垫平土”则反映水利治理场景。该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既体现地理特征,又包含人类改造自然的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鏖军罢了豳颂伯兄捕论朝制辰斗乘鸨从俗粗人待对带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惰懒法宪風言俏語分疆粪土臣焚炙蛊废贵慕还都海虎绒旱涝嚎春合酪和勉红眼浑骨丫髻兼采检勾憍恣九仞一篑寄委系腰鞠部头骏节媿汗悃悰苦志玫阶俳谑潜渫乔素七品黄堂杞宋无征屈己区界衢樽染溺商问莎士比亚收拔霜庭熟背四辰投医绾束衔敕闲口论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