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订的意思、参订的详细解释
参订的解释
(1).参酌评定。《新唐书·刘瑑传》:“由 武德 讫 大中 ,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号《大中刑律统类》以闻。” 宋 陆游 《光宗册宝贺表》:“乃咨元老大臣之参订,兼采议郎博士之讨论,勒崇垂鸿,极高蟠厚。”
(2).参校订正。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一:“以二书参订,稍稍可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与族孙守一论史表》:“僕处所存《春秋》、《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诸表携挈有年,竟未为足下一加参订,媿甚。”
词语分解
- 参的解释 参 (參) ā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媙 )(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探究,领悟:参悟。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
网络扩展解释
“参订”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
参酌评定
指在决策或制定规则时,综合参考多方意见并进行评定。例如《新唐书·刘瑑传》提到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参订重轻”,最终形成《大中刑律统类》。该用法常见于文献编纂或制度制定中。
-
参校订正
指通过对照不同版本或资料进行校对和修正。例如宋代张淏在《云谷杂记》中通过“以二书参订”使文本更易读。清代学者章学诚也提到对史书表格进行参订。
二、使用场景
- 文献修订:常用于古籍整理、学术著作校对等场景。
- 制度制定:如法律条文或政策的讨论与审定。
- 学习过程:指参考他人观点并修正自身理解的谦逊态度。
三、补充说明
- 部分文献中,“参订”也写作“参定”,如《新唐书》的记载。
- 词语结构上,“参”强调参考与参与,“订”侧重修正与确定,二者结合体现严谨的考据过程。
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新唐书》《云谷杂记》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参订(cān dì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参”和“订”。
“参”的部首是“厂”,笔画数为6。这个字最早是描绘山形厂字的书写方式,表示参考、参与等含义。
“订”的部首是“言”,笔画数为7。在古代汉字中,订字并没有固定的写法,有的写成“令”,有的写成“言”。后来为了统一规范,字形被规定为现在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参订的字形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保持了和简体字的相似。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很多的变体,包括字形笔画的顺序和结构等。之前的写法中,参订字也有多种写法,但现在已经统一为现代汉字的形态。
以下是一个关于参订的例句:
他在写作文时,参订了很多资料,让作品更丰富有力。
与参订相关的词语有:
- 参考:表示借鉴、协助理解某事物。
- 参与:表示参与、参加某项活动或任务。
- 订阅:表示购买或预订某种服务或产品。
参订的反义词是不参订,表示不参与、不订阅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隘绝拔号擦黑儿采笔猜打谄闇冲颐钏臂大帽子等列东昌纸端本正源奉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擀杖宫厨古门道蒿宫俴驷家羽解韍洁峻嗟咨踑踞计勘静暝金质奖酒足饭饱开屏廊室六曹论赋鸣嗥明信片泯默摩尼珠貉同丘秾睇评薪埤汙欠肚儿亲家凄风寒雨气派秋胡妇曲腔诎辱辱駡桑枢瓮牖三亲六眷傻话十二万分宿羽淘炊贴衬铁锨通风报信往蹇来连危旆温莹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