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朒数的意思、朒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朒数的解释

稍小于正数之数。 清 戴震 《<考工记>图》卷上:“圜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朒数"是汉语中一个相对专业的术语,特指农历月份中不足的天数,尤其与天文历法计算相关。其核心含义如下:

  1. 核心释义:

    • 不足之数:指农历(阴阳合历)的小月所缺少的天数。农历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相对于大月的30天标准,小月缺少的那1天即为“朒数”。
    • 天文背景:源于月相变化的实际周期(朔望月)约为29.5306天。历法编排时,需将月份划分为29天(小月)或30天(大月)。小月比平均朔望月长度短的部分,即被视为“不足”,称为“朒数”。
  2. 字源解析:

    • 朒:本义指农历月初月亮在东方出现(即“朔”之后初见新月),引申为月缺、不足。《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录“朒”,但其含义在古代天文历法文献中广泛使用,常与“朓”(指农历月末月亮在西方出现,引申为月盈、超过)相对,分别表示月相盈亏和历法中的亏缺与盈余。
    • 数:即数目、数值。
    • 因此,“朒数”字面即指“不足的数目”。
  3. 应用场景:

    • 主要出现在古代历法推算和天文著作中,用于描述和计算农历月份长度与标准值或平均值之间的差额(此处指不足的部分)。例如,在调整历法、计算节气或安排闰月时,需综合考虑“朓数”(盈余)和“朒数”(不足)。

权威来源参考:

朒数在汉语词典学及历法语境下,其精确含义是指农历小月相对于大月标准(或月相平均周期)所短缺的天数,特指历法计算中的不足之数。

网络扩展解释

“朒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数学、天文及古代历法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朒数指稍小于正数(完整数值)的不足之数。古代用于描述天文测算或数学计算中略低于实际值的数值,常与“盈数”(超过完整数值的数)对应。例如,清代戴震《考工记图》中提到圆周率的“朒数”为3.1415926,略小于实际值。

2.词源与扩展含义

3.应用领域

4.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文献研究。如需深入了解,可参考《考工记图》等经典著作,或汉典等权威字源解析平台。


提示:若需查询更多古籍用例或数学史相关内容,建议通过专业文献数据库进一步检索。

别人正在浏览...

蚫螺鞭帽蔽旒不遑朝离春膏楚情达臣大松博文吊书子抵排底授舵盘耳热附载个中人耗损奬厉兼域桀骏接线员羁勒极乐鸟蟼蟇金鉴瑾瑕酒铛客纲客纪蜡虫兰质薰心了如观火陆泽率至渺渺眯糊靡饰逆孽盼盼女跑合疲倦千界钳口浅儒漆鬓趋竞绕梁三日日短心长水牒输嘴贪慝讨戮誊清停留剸剧豚胉菀勃文深网密武职潝濞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