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梓木,故称。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眉山 史学斋 绳祖 内子著《锦官百咏》,鋟梓於 柯山 倅廨。”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水利録》已鋟梓,奉去四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京师士大夫及四方诗人和者数百家,鋟梓为《三元诗集》。”
“锓梓”是一个与古代印刷相关的专业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该词常见于古籍文献:
“锓梓”反映了中国古代印刷工艺的典型特征,即选用特定木材(如梓木、枣木)制作雕版。该词不仅用于描述技术过程,也承载了书籍传播的历史文化意义。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古籍研究领域。
《锓梓》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描述对事物进行判断鉴定。
《锓梓》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木,分别由5个和6个笔画组成。
《锓梓》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合成词。其中,锓(qǐn)来源于《尔雅》中收录的古代词汇,意为对金属进行鉴定;而梓(zǐ)则指的是桧树,常用于修筑棺椁。合在一起,《锓梓》表示对事物进行判断鉴定。
《锓梓》的繁体字为「鋟梓」。
古时候,《锓梓》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以锓为例,古代的写法是「籸」,因其偏旁为「千」,表示对金属进行鉴定的动作;而梓的古字则为「庀」,旧时用作笔架,因为这种木质材料较为坚硬。
1. 他经过多年的学习,可以轻松锓梓各种稀有金属。
2. 在古代,锓梓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
锓梓的一些常见组词有:
1. 锓金:对黄金进行判断鉴定。
2. 锓银:对银质物品进行鉴定。
3. 锓铜:对铜制品进行判断。
与锓梓相近义的词语有:鉴别、辨识、判定。
与锓梓相反义的词语有:随意、胡乱、不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