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锓梓的意思、锓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锓梓的解释

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梓木,故称。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眉山 史学斋 绳祖 内子著《锦官百咏》,鋟梓於 柯山 倅廨。”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水利録》已鋟梓,奉去四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京师士大夫及四方诗人和者数百家,鋟梓为《三元诗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锍梓(锓梓)是汉语中与古代印刷工艺相关的复合词,其本义指“雕刻梓木以制版印书”。该词由“锓”与“梓”二字组成:

  1. “锓”(qǐn)本义为雕刻,《说文解字》释作“刻也”,清代段玉裁注“凡刻书皆可曰锓”。
  2. “梓”(zǐ)原指落叶乔木梓树,因木质细腻、耐腐蚀,古代多用于雕版印刷,《周礼·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包含制版工艺,后引申为书版代称。

合称“锍梓”即表示将文字或图案雕刻于梓木板上制成印版,后泛称书籍付印。例如明代《永乐大典》编成后“诏令锍梓颁行”,即指刻版印刷发行。该词现多用于古籍研究领域,描述传统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词条“锍梓”;《辞源》第三版“梓”字释义;《中国古代印刷史》)

网络扩展解释

“锓梓”是一个与古代印刷相关的专业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拼音与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用法

该词常见于古籍文献:

  1. 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提到《锦官百咏》曾“鋟梓於柯山倅廨”。
  2. 明代归有光在书信中提及《水利録》“已鋟梓,奉去四部”。
  3.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三元诗集》的出版过程。

三、相关词汇扩展

四、总结

“锓梓”反映了中国古代印刷工艺的典型特征,即选用特定木材(如梓木、枣木)制作雕版。该词不仅用于描述技术过程,也承载了书籍传播的历史文化意义。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古籍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暗九八砖缤缤长价撤围赐龙剟録方釳方枕发踪指示蚡缊浮蠹肤受之愬公寝构图观占棍蠧假大空交搭就新具发揩击砍一枝损百株空荒髡耏嵺嵺离肺利名场离世遁上李氏千头奴慢谑冥旴民民凝神定气滂被骈轨剽掠漂坠僻书起局情韵凄惋骑邮榷论曲局攘夺软硬不吃僧腾客圣蜕沈郎钱市子寿媪四角俱全死生契阔逃臣踏趿桐帽僮蒙涴染泻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