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书体名。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宋 杨亿 《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元 吕诚 《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应鵠头,诗名从此达南洲。”
鹄头(hú tóu),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
指鹄鸟的头部,引申为形似鹄首的装饰纹样。古代常用于车驾、仪仗或建筑构件(如华表、碑额)的顶端装饰,象征庄重与威仪。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后汉书·舆服志》:
“鸾旗者,编羽旄列系幢旁,民谓之‘毛头’,即鹄头之遗象。”
印证鹄头作为旗旌顶饰的形制。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文选·潘岳〈藉田赋〉》:
“琼钑入蕊,云罕晻蔼,箫管嘲哳,鹄盖拂霓。”
李善注:“鹄盖,以鹄头饰车盖也。”
说明其作为车盖装饰的用途。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校注本。
鹄头纹样融合了古人“以鸟喻德”的观念:
来源: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鹄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古代一种特殊的书法字体,其形态特征为笔画上仰,形似鹄(天鹅)的头部。该字体在南朝时期被归类为古文变体之一,常与其他装饰性书体(如蚊脚、悬针等)并列提及。例如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了“鹄头”作为书体的历史背景。
因古代征召人才的诏书常用“鹄头体”书写,故以“鹄头”代指此类官方文书。宋代杨亿、王安石等人的诗文中均有相关用例,如“版急鹄头,书详马尾”(杨亿《君可思赋》)。
在部分语境中,“鹄头”被引申为“首领”或“代表”的象征(如的成语解释),但此用法相对少见,且多见于寓言或比喻场景。
补充说明:
阿众逼拶昌葅差排成瘾性尘缨窗框淳古出庭大戛大雪纷飞珥笔繁泽封河负糇负气干吾骨董行鬼灯檠黄腾腾昏僭怙终不悛剪发倦午狂虐阃郡昆曲鵾弦老天拔地裂谷犂铧灵驾龙藏眇芒密结魔劫拿跟盘涉颇説青鷇倾慕跂首阒旷如花似玉醹醴散洒升祚师楷使用权水瑞熟锦书尾私望酸菜帖妥隤缺违经纬萧乌台旧案闲情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