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诉的意思、上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诉的解释

[appeal] 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请重新审理

提出上诉

详细解释

(1).谓向神祇、君王或官府诉说冤情。《文选·班固<东都赋>》:“下民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鉴,乃致命乎圣皇。”《后汉书·班固传》作“上愬”。 唐 杜甫 《杜鹃行》:“口乾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於苍穹。” 宋 韩琦 《北岳谢雪文》:“守臣慙政之缺,察民无罪,輒遣属吏走祠下,合众心之所忧,上诉於神。” 清 赵翼 《檐曝杂记·黔中倮俗》:“有事控於本官,本官或判不公,负冤者惟私向老土官墓上痛哭,虽有流官辖土司,不敢上诉也。”

(2).法律名词。诉讼当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而按法律规定程序向上一级的法院申诉。 魏金枝 《任璋元和三个地主》:“怎么办呢?有的朋友说:‘岂有此理,索性到 金华 上诉去!’” 谢觉哉 《缠讼》:“要知道,‘不服上诉’,是审判不当的救济法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上诉是法律程序中当事人对未生效的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上一级法院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活动。以下是综合法律依据和实践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上诉是当事人(原告、被告或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认为一审法院的裁判存在错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再审请求的行为。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上级法院的审查纠正可能的司法错误,保障当事人权益。


二、法律依据与条件

  1. 主体资格
    仅限案件当事人(民事、行政案件的原被告,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等)。
  2. 对象范围
    针对未生效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已生效的裁判需通过再审程序申诉。
  3. 法定期限
    • 民事/行政案件: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裁定书送达后10日内;
    • 刑事案件:判决书送达后10日内,裁定书送达后5日内。

三、程序与处理结果

  1. 审理方式
    二审法院需组成合议庭,原则上开庭审理;若无新事实或证据,可书面审理。
  2. 审查范围
    全面审查一审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程序合法性,不受上诉请求限制。
  3. 处理结果
    • 维持原判(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正确);
    • 改判或撤销(事实错误或法律适用错误);
    • 发回重审(事实不清或程序严重违法)。

四、注意事项

  1. 上诉状要求
    需书面提交,包含当事人信息、原审法院名称、案由及上诉理由等。
  2. 刑事诉讼特殊规定
    二审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上诉不加刑”原则)。
  3. 与抗诉的区别
    抗诉由检察院提出,属于法律监督;上诉是当事人权利救济途径。

五、法律意义

通过上诉程序,上级法院可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据统计,我国民事案件二审改判率约为10%-15%,体现了该程序的实际纠错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件的上诉流程,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参考《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上诉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要求上级法院对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行为。通过上诉,当事人可以请求上级法院对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进行纠正,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说文解字》将《上诉》的拆分部首为“单人旁”和“口字旁”,其中“单人旁”的拆分部首为“人字旁”,笔画数为二;“口字旁”的拆分部首为“口字旁”,笔画数为三。总体来说,《上诉》的笔画数为五。

来源

《上诉》一词来源于汉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上”字表示向上的动向或位置,“诉”字表示向法院陈述理由和请求司法救助。综合起来,上诉即为向上级法院述说案件理由并寻求司法救助。

繁体

《上诉》的繁体字为「上訴」,保留了原汉字的意思和构造,只是在书写形态上有所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上诉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将上诉的写法为「上訴」。古时的字形略有变化,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的含义相同。

例句

1. 在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后,他决定提起上诉。

2. 上诉程序需要遵循法定的时限和要求。

3. 通过上诉,他成功改变了原判的结果。

组词

上层、上级、上述、上文、上述、上游、上山、上班、上升、上网

近义词

申诉、上访、追诉、上告、复议

反义词

裁决、作出裁决、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别人正在浏览...

板鼓抱鸡婆滨海不早当晚参伍春大麦糍粑典定慸葪锻灶風裁伏虎负勇慌慌张张还珠返璧驾曹解倦机急径庭锦里锦弢匡危雷布敛雾撂下脸林莽留一手鸾俦媚好鸣盛悯切纳交内外孙年湮世远飘霣剖裂憔瘦耆耉轻浮趋士沙和尚声波生意经审计石黛属联淑祥竦剑宿草损神屯壁玩好窝里斗乌龙茶乌头网夏甲鲜廉寡耻晓市谢康乐西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