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事的意思、上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事的解释

(1).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

(2).指君事,国事。 汉 刘安 《上书谏伐南越》:“ 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

(1).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 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

(2).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

(3).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 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甲子,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

(4).处理公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中书门下官并於西省上事,以便礼仪。”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常卿 封敖 於私第上事,御史弹奏,左迁国子祭酒。故事太常卿上日庭设九部乐,尽一时之盛。 敖 欲便於观閲,遂就私第视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上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正业
    指正当的职业或本分事务。例如《管子·问》中提到:“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强调不务正业的问题。

  2. 君事、国事
    指与国家或君主相关的事务。如汉代刘安在《上书谏伐南越》中写道:“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说明军事资源不足以应对国家事务。


二、延伸含义

  1. 向朝廷上书言事
    指向君主或朝廷呈递奏章、陈述意见。例如《后汉书·隗嚣传》记载隗嚣的宾客常撰写奏章,被士大夫传诵。

  2. 所上的奏章
    特指已呈递的文书。《三国志·吴主传》提到“省上事”即指审阅奏章。

  3. 接任或就职
    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官员“来月朔日于待贤馆上事”,即指正式到任。

  4. 处理公务
    泛指官员日常政务管理,属于引申用法。


三、使用示例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释义及现代用法解析,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上事的意思

《上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进行谈论、讨论某个具体的事情或事例。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上事》的拆分部首是“一”和“曰”,其中“一”是左边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上事》共有12笔。

来源

《上事》最早出现在《孟子·滕文公上》一篇中。原文为:“我闻之,昔者滕文公之聘于宗周,虞公问于孔子曰:‘吾其聘乎?’对曰:‘盍以刑德?’虞又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君人者无敢不上事,好而能人者学焉,不好而无能者弗损焉。’”

繁体

《上事》在繁体字中书写为「上事」。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康熙字典》所载,古时候《上事》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为「上事」在上部有一个额外的点偏旁,意味着此字较为复杂。

例句

1. 他们准备召开一次会议,以便能够更好地上事。

2. 我们今天晚上一起出去吃饭,顺便上个事。

组词

组词方面,与《上事》相关的词汇有:上班、上学、上车、上台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谈论、讨论、议事等,它们都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个事情进行详细的交流和分析。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躲避、忽视、回避等,它们与《上事》相对,指的是对于某个事情故意回避或不予理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