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缺简脱的意思、书缺简脱的详细解释
书缺简脱的解释
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词语分解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 简脱的解释 .亦作“ 简侻 ”。通脱;落拓不羁。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抑断之仪废,简脱之俗成。”《新唐书·李程传》:“ 程 为人辩给多智,然简侻无仪检,虽在华密,而无重望。” 宋 范镇 《东斋记事》
专业解析
“书缺简脱”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保存的语境,形容书籍残缺不全、简牍脱落散失的状态。字面意思指书籍(书)破损缺失、竹简(简)脱落分散;比喻意义常用于描述文献、典籍或历史资料的残缺不全、散失不全的现象,强调文化遗产的损失或保存不善。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历史或文化讨论中,以警示文献保护的重要性。
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 字面解析:“书”指书籍或文书,“缺”表示缺失或残缺;“简”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简,“脱”意为脱落或散失。整体描绘了物理载体(如书籍和简牍)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当而破损散落的场景。
- 比喻引申:在文化语境中,“书缺简脱”常比喻文献资料的残缺不全,例如历史记录缺失、典籍散佚,导致学术研究或历史还原的困难。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文化遗产脆弱性的关注,常见于历史学、文献学或古籍修复领域的讨论。
- 用法示例:在句子中,如“这部古籍历经战乱,已书缺简脱,难以复原”,强调文献的破损状态。
权威来源参考:以上解释基于《汉语大词典》的定义和汉典网的详细条目,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具体可查阅汉典网的相关页面:书缺简脱 - 汉典网。
网络扩展解释
“书缺简脱”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描述古代书简因散佚或损坏而残缺不全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书缺简脱”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木简(即“简”)因丢失(“脱”)或损坏导致文献残缺不全。该词常用于形容历史文献保存不完整的状态。
2.出处与历史背景
- 出处:最早见于《汉书·楚元王传》:“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此句为汉成帝感叹礼乐制度崩坏、文献散佚的记载。
- 背景:汉代文献多刻于竹木简上,易因战乱、保存不善等丢失损毁,此成语反映了当时文化传承的困境。
3.结构与用法
- 语法功能:作宾语或定语,属书面语,如“历经战乱,古籍难免书缺简脱”。
- 结构特点:联合式成语,前后两词(“书缺”“简脱”)并列,强调文献的双重缺失状态。
4.相关扩展
- 近义词:残篇断简(同样形容文献残缺)。
- 读音与书写:拼音为“shū quē jiǎn tuō”,繁体写作“書缺簡脫”。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败命八州比肩而立长言骋目陈琳檄吃不得耻忿春帖辞观摧圮钝敝儿女之债二线風雨飄颻分米棺函跪辞鼓櫂后湖滑石粉辉烁胡腾舞节廉箕赋肌隔齑面籍图廉高凉菜礼花龙直騄耳满满堂堂毛毼毛蓬蓬鸣舞逆阉弄笔头仆隶起倒寝梦起张曲枕仁和戎陈儒豪柿霜试阵输亏顺顺天宝当年蛙吠外援顽涎乌蓲乡侯翔阳喜酒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