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候灰的意思、候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候灰的解释

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以占节气变化,谓之“候灰”。又名葭灰。 明 梁少白 《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时移日渐长,转候灰,又节值书云岁。”参见“ 候气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候灰”是一个较为冷僻的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特指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器具及其相关实践。其详细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核心层面理解:

  1. 本义:律管中的葭灰

    • “候” 在此指观测待、验证时节或征兆。
    • “灰” 特指放置在特定律管(一种定音或测气的竹管/铜管)底部的葭莩灰(芦苇膜烧成的灰)。这种灰质地极轻。
    • 合义: “候灰”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指用于“候气法”或“候气”实践中的葭莩灰。这些灰被预先放置在按十二律吕排列的律管底部。古人相信,在特定的节气(尤其是冬至)到来时,相应律管内的葭灰会因“地气”上升而飞散出来,以此作为验证节气准确到达、天地之气相交感应的物证。
  2. 引申义:验证节气或占验吉凶的方法与象征

    • “候灰”常代指“候气法”本身。这是一种融合了天文、律历、阴阳五行思想的古老观测方法,旨在通过观察律管中葭灰的飞动来测定节气、占验吉凶、预测年成或政治得失。
    • 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天地阴阳之气在特定时间点的精准感应与和谐律动。葭灰的飞散被视为“地气”上升与“天气”下降相交的微观体现,是宇宙秩序运行无误的标志。因此,“候灰”也常被用作时节更替、节气精准、天地和谐的象征或代名词。

“候灰”一词,核心指古代“候气法”中置于律管底部、用以感应节气变化(主要是冬至)而飞散的葭莩灰。它既是具体的物质(灰烬),也代表了通过这种灰烬飞散来验证节气、占验吉凶的整套方法(候气法),更深层次上则象征着天地阴阳之气在特定时刻的交感与和谐运行。该词汇带有浓厚的古代天文历法、占卜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色彩。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律历志上》:记载了候气法的具体操作:“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可参考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点校本《后汉书》)
  2. 《隋书·律历志》:对候气法也有详细记载和讨论,是研究古代天文律历制度的重要文献。(可参考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点校本《隋书》)

网络扩展解释

“候灰”是中国古代一种通过观察灰烬变化来推测节气的方法,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古人将芦苇内膜(苇膜)烧制成灰,装入十二律管中,通过观察灰烬被地气吹动的现象,判断节气变化。这种灰被称为“候灰”,又称“葭灰”。

2. 背景与原理
该方法源于“候气说”,属于古代天文历法实践。十二律管对应不同月份,埋于密室地下,管口覆轻薄织物。当节气到来时,地气上升会使对应律管内的灰烬飞扬,以此确定节气转换。

3. 文化关联

4. 科学认知
现代科学认为,此现象可能与地温变化导致的气流扰动有关,但精确度有限,更多体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按名责实备详冰窟兵众不避汤火不豫裁赐搐口儿打插的亲地脚断案二氧化锰放言槁工膏羶怪形怪状寒月耗匮镮钏懽宴化醒昏昼家庙警彻经蓺袀袯骏迈举意楷体睽疑困守岚岫雷厉陵临凌谇留念墨鱼牌尾跑腾配嫁濆濞烹和披瞽屏气不息批纸尾寝丘弃业变产人财两空人面鬼心神贵蛇添足水土保持四韵俗思太姒通币文酒相如草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