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句的意思、骚句的详细解释
骚句的解释
犹诗句。 清 李调元 《落花生歌》:“昨者长鬚投翠织,门缄骚句兼 屈平 。”
词语分解
- 骚的解释 骚 (騷) ā 动乱,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骚动。 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骚体。骚人。骚客。风骚(a.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b.指妇女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专业解析
"骚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独立收录的规范词条,其含义需结合"骚"与"句"的独立释义及古代文学语境综合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学理论著作,可作如下解析:
一、核心释义
-
"骚"的本义与引申
《说文解字》释"骚"为"扰也",本指马群扰动(《汉语大词典》),后引申为:
- 文体专称:特指屈原《离骚》代表的"楚辞体",如《文心雕龙·辨骚》以"骚"代指楚辞传统。
- 诗性特质:含忧愤、文采、风雅之意,如"骚人"指诗人(《辞源》)。
-
"句"的文学内涵
指诗文中的语句单位,如《文心雕龙·章句》强调"积句而成章",注重句法锤炼。
-
"骚句"的合成语义
指具有楚辞风格特征的诗文语句,具体表现为:
- 修辞瑰丽:多用香草意象(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神话典故(《文心雕龙·辨骚》)。
- 情感忧愤:蕴含"发愤以抒情"(《九章·惜诵》)的郁结之气。
- 韵律自由:突破《诗经》四言,采用"兮"字句等长短句式(《楚辞章句》)。
二、文学史定位
"骚句"代表中国文学中与"诗言志"并立的"骚抒情"传统:
- 屈宋典范:屈原《离骚》、宋玉《九辩》开创"惊采绝艳"(《文心雕龙》)的句法风格。
- 后世影响:汉代拟骚体(贾谊《吊屈原赋》)、唐代骚体诗(李白《鸣皋歌》)均承袭其句法特征。
三、权威文献佐证
-
古代典籍
- 王逸《楚辞章句》:"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
-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
-
现代辞书
- 《汉语大词典》:"骚"字条释"《离骚》的省称",引申为"忧愁"、"诗文"等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 《中国文学批评术语辞典》:"骚"被列为独立诗学范畴,指代"以悲怨为美"的审美传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四、语义辨析
需区别于近义词:
- "诗句":泛指诗歌语句,不特指楚辞风格。
- "丽辞":仅强调文采,未包含忧愤内涵。
- "警句":侧重哲理性,与骚句的抒情性不同。
结论:"骚句"是承载楚辞美学特质的文学术语,其核心在于融合比兴象征、悲怨情感与自由韵律的诗性表达,对中国抒情文学传统具有范式意义。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 王逸《楚辞章句》(《四部丛刊》影印本)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彭玉平《中国文学批评术语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在线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骚句”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骚”字的多重含义来理解:
一、基本释义
“骚句”指诗句或诗文中的句子,源自“骚”在古代常代指诗文的特点。例如清代李调元《落花生歌》中“门缄骚句兼屈平”,即用“骚句”指代诗句。
二、“骚”字的延伸含义
-
诗文代称
“骚”源自屈原的《离骚》,后成为诗文的泛称,如“骚人”指诗人,“骚体”指楚辞体诗歌。
-
其他古义
- 动乱、不安(如“骚动”)
- 忧愁(如“离骚”即“罹忧”)
- 雄性动物(方言中如“骚马”)
- 轻佻举止(现代常见贬义用法)
三、使用注意
- 语境差异:古代多用于中性或褒义(如诗文),现代则需注意“轻佻”的贬义倾向。
- 权威性参考:建议优先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网络释义可能存在偏差。
四、扩展阅读
可通过《离骚》及唐代“骚人”相关诗文(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感受“骚”字的文学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稗说北洋海军綳扒补习学校采茶歌苍山偿付长右褫身辞博盗首豆棚访募烦疴发颜贡奉鼓下毫安亨人鸿律黄头小人哗世动俗湖北护阵见重金农金摇襟章机速房刻括乐得连磨怜新厌旧蝼螾緑蒂门画鸡儿面是心非悯哀魔境磨濡亩畹辇毂下贫厄七尺之躯黥配杞宋无征沙龙絁绢事制四库司绳松茂竹苞天彝通音頽倚晩香伟烈午初五内俱焚相形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