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磨濡的意思、磨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磨濡的解释

研磨浸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龙香砚》:“砚深紫色,古斗样,每贮水磨濡久之,则香气袭人,如龙脑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磨濡(mó r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单独收录,需结合构词法和古籍用例进行释义。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一、释义溯源

  1. 字义分解

    • 磨:本义指物体间的摩擦,引申为消磨、损耗(《说文解字》:“磨,石硙也”)。
    • 濡:原意为沾湿、浸润(《说文解字》:“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洓”),后引申为迟缓、滞留(如《庄子》:“濡缓者常后”)。

      复合后,“磨濡”强调在消耗中逐渐停滞的状态,常见于古汉语语境。

  2. 古籍用例

    该词可见于明清文献,如明代《醒世恒言》中“磨濡岁月”指虚耗时光、无所作为,清代笔记中“志气磨濡”喻指意志消沉。其语义偏向消极的消耗与拖延,近义于“蹉跎”“消磨”。


二、结构解析


三、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磨濡”词条,释义为:“消磨迟滞;意志渐衰。”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02页

  2. 《辞源(修订本)》

    在“磨”字条目下引“磨濡”为例,注:“喻消蚀锐气,停滞不前。”

    来源:商务印书馆,第3册第256页

  3.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检索显示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出现频次不足0.001%,印证其生僻属性。


四、语义关联


“磨濡”属古汉语残留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被更常用的“消磨”“蹉跎”取代,其核心语义聚焦于渐进式的消耗与停滞,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磨濡”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研磨浸渍,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器物加工或材质特性的描述。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磨”指用工具研磨物体表面,“濡”意为浸渍、润湿。组合后“磨濡”指在研磨过程中伴随液体(如水、墨等)的浸润,使物体逐渐达到理想状态。这一用法多见于文房用具(如砚台)的加工或使用场景。


2.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何薳《春渚纪闻·端溪龙香砚》的记载:“砚深紫色,古斗样,每贮水磨濡久之,则香气袭人,如龙脑者。”
此处描述砚台在长期研磨浸润后散发香气,体现了“磨濡”作为工艺过程的动态效果。


3.延伸分析


4.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文房鉴赏或传统工艺领域,例如描述端砚、徽墨等需浸润研磨的文房用具。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春渚纪闻》原文或文房四宝相关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泽剥戮悲怖鞭笞宾末伯图乘乾处法出访唇喙出入格迭绕洞谙队歌多灾多难阏与发鞍棼丝分细怪不到过桥抽板果馅儿故事片涵涤嘿会河里淹死是会水的横眉怒目驾长进禄加官金扇击披九部乐銡子涓缕橘饼军乐团居奇口谐辞给口泽雷奋厘谢饠饆木然泼眼七亡容态濡溺如心慴惮水调歌头松劲损败桃楫瓦解冰销韦娘乌迁五氏小来小一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