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说的意思、稗说的详细解释
稗说的解释
指野史和民间传说。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序:“不能粉饰大猷,且用玄黄稗説。”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然史氏稗説,皆缀之以称述其事,而警厉偷浅。”《明史·公鼐传》:“恐因委巷之讹传,流为 湘山 之稗説。”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至 玄奘 入 竺 ,实非应詔,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説,颇涉灵怪。”
词语分解
- 稗的解释 稗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
- 说的解释 说 (説) ō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责备:数说。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网络扩展解释
“稗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均有解释,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如下:
词义解释
-
基本定义
“稗说”指野史和民间传说,属于非正史记载的杂谈、轶闻,通常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该词由“稗”(比喻微小或非正统)与“说”(言论、故事)组成,字面含义为“琐碎的言论”或“非官方的记载”。
-
词源与历史背景
- 源于《汉书·艺文志》中的“稗官小说”,其中“稗”指草类,象征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
- 唐宋时期文献已广泛使用,如唐代陆龟蒙在《幽居赋》序中提到“玄黄稗说”,宋代苏舜钦《上范希文书》称“史氏稗说”。
文献中的用法
- 具体作品
明代宋起凤的《稗说》四卷,记录了明清之际的掌故和人物轶事,如与陆元见、萧尺木的交往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现代研究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及“稗说”与玄奘故事的关联,指出民间传说对文学的影响。
现代意义
在古代,“稗说”被视为文人消遣之物,而现代则成为文化研究和民俗学的重要资料。需注意其虽缺乏严谨考证,但能反映社会风貌和民间思想。
例句
- “这部遗闻逸事属私家著述,记载传闻稗说,并无史料依据。”(查字典例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艺文志》或宋起凤的《稗说》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稗说(bài shu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容言辞轻佻或浅薄。下面我将为您解释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稗(bài)字的拆分部首是禾,并有5个笔画;
说(shuō)字的拆分部首是讠(言的变形),并有7个笔画。
来源:
《稗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出自薛宝钗“种种风流,皆为稗子说法”的形容。
繁体:
稗说在繁体字中为稗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稗字可以有些许变化,例如有时会将禾字写作禾字头附小水。而说字则在形状上可能稍有差异。
例句:
他的言辞轻佻,简直就是一派稗说。
组词:
类似的成语有“稗官野史”、“稗官野史”等。
近义词:
类似意思的词语有“轻佻”、“浅薄”。
反义词:
与稗说相反的词语可以是“深思熟虑”或“沉稳”。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