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sty and careless;illegible (hand-writing)]∶字不工整
字迹潦草
(2) [sloppy;slovenly]∶不仔细;不认真
干活儿潦草
(3) [dejected;dispirited]∶颓丧;失意
潦草生涯
(1).草率;不认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冰鑑不容心潦草,风簷寧復眼昏花。”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吴三桂 ﹞以十七年三月朔,郊天即位……适大风雨,潦草成礼而罢。”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三章:“ 杨雪 对这仓促的决定,难免会有一些意见,因为一个姑娘对她一生的大事,总是不喜欢过于潦草。”
(2).字不工整。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龚原<南康帖>》:“遽中作復潦草,尚冀道照,不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落漈》:“‘予有书一册’……言次出诸袖中,尽符籙耳,抄写亦甚潦草。” 茅盾 《<腐蚀>序》:“字迹有时工整,有时潦草。”
(3).颓丧,失意。 元 乔吉 《折桂令·自叙》曲:“厌行李程途,虚花世态,潦草生涯。” 清 史麟 《台城路》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李光 《集诗述感》:“ 贾生 年少 阮生 狂,潦草风尘困一场。”
潦草(liáo cǎo)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字迹)不工整;书写混乱
指书写时笔画随意、结构松散,导致字迹难以辨认。例如:“他的笔记十分潦草,几乎无人能看懂。”这种用法强调书写形态的杂乱无章,缺乏规范性和清晰度。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2版),商务印书馆。
(做事)不仔细;马虎敷衍
引申为做事态度不认真、草率应付,缺乏应有的细致和责任心。例如:“这份报告写得过于潦草,数据多处存在明显错误。”此义项侧重行为或成果的粗糙、不严谨。
参见:《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综合释义:
“潦草”的核心语义是缺乏条理与用心,既可直观描述字迹的杂乱形态,亦可抽象批评行为或作品的粗制滥造。其反义词为“工整”“认真”。在语言使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指向书写抑或态度。
参考来源:
“潦草”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字迹不工整
形容书写时态度草率,笔画凌乱,字迹难以辨认。例如:“字迹潦草”。
扩展引申:也可用于形容绘画、设计等创作中线条或细节处理粗糙,缺乏细致(如“画画潦草”)。
做事不认真
指处理事务时敷衍马虎,缺乏细致态度。例如:“工作潦草”“浮皮潦草”。
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来源网页。
阿谀求容抱思暴慝八下里抄身纯厚打中伙點頭會意點頭之交垫支低留答腊返迷烦猥凤仙花付诸一笑格尔尼卡搁置归鞍欢虞胡客脚肿军家铿然劳屈磊块连缘乱发渌波録像南腔北调偶力排山俳优彷佯僻浄普尔钱钤符妻儿老小清寂黥隶三乐虱处裈适俗随时衰齿霜溪殊略淑女枢庭狻麑碎催太公望同等学力通事踠伏完葺巍奂鲜飙纤质销金锅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