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具的意思、祠具的详细解释
祠具的解释
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或称祠器。《汉书·郊祀志》:“天子既令设祠具,至 东泰山 , 东泰山 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后汉书·桓荣传》:“ 赐 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 曄 拒不受。”
词语分解
- 祠的解释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 具的解释 具 ù 器物:器具。 备有: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备,办: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网络扩展解释
“祠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祠具(拼音:cí jù)指祭祀时所用的器具,也称为祠器。这一解释在《汉书》《后汉书》等古籍中有明确记载,例如:
- 《汉书·郊祀志》提到:“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
- 《后汉书·桓荣传》记载:“赐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晔拒不受。”。
二、延伸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祠具”被引申为比喻没有实际用处或过时的物品。例如,成语用法中可能借“祠庙中的器物”来象征脱离现实需求的事物。不过这一引申义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权威性辨析
根据高权威性来源(如《史记·孝武本纪》),“祠具”的本义仍以祭祀器具为主。其他引申用法可能源于文学或口语化表达,需谨慎使用。
“祠具”的核心定义是祭祀活动中的专用器具,具有明确的历史文献依据。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祠具是指用于祭祀祖先的器物。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 "示"和"聿"。示代表祭祀,聿代表写字。祠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繁体字中,祠具的写法为「祀具」。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也有一些变体形式,例如「斯具」。以下是一个例句:我们用祠具来祭拜我们的祖先。与祠具相关的组词包括祭祀、祭品、祭坛等。近义词有祭器、祭具。反义词可能是平凡的日常用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