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人诗的意思、三舍人诗的详细解释
三舍人诗的解释
指 唐 之 令狐楚 、 王涯 、 张仲素 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令狐楚<塞上曲>》:“ 令狐楚 与 王涯 、 张仲素 同时为中书省舍人,其诗长於絶句,号‘三舍人诗’,同为一集。”
词语分解
- 三舍的解释 .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国语·晋语四》:“若以君之灵,得復 晋国 , 晋 、 楚 治兵,会于 中原 ,其避君三舍。” 韦昭 注:“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泛指距离远。 清 赵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专业解析
"三舍人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定的称谓,指唐代三位曾担任过中书舍人官职的著名诗人及其诗作的总称。这一概念源于唐代特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背景,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阐释:
一、词语定义与历史背景
"三舍人"特指:
- 贾至:字幼邻,唐玄宗、肃宗朝官员,工诗能文。
-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 杜甫:字子美,被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
"舍人"指中书舍人,是唐代中书省的重要官职,负责起草诏令、参议表章,地位清要,常由文学才俊担任。三人均曾在唐肃宗至德、乾元年间(约757-759年)担任此职,故并称"三舍人"。
二、文学史意义与代表作品
"三舍人诗"的并称,不仅源于官职的巧合,更因其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文学唱和:
- 《早朝大明宫》唱和事件:贾至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岑参、王维(时任太子中允,非舍人)皆有和作。这些作品描绘宫廷早朝气象,展现盛唐气象余韵与台阁诗风,是唐代七律唱典范。
- 艺术价值: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等诗,以其宏阔的意象、精严的格律和雄浑的气度,代表了唐代七言律诗的高度成就,被后世奉为经典。
三、文化影响与评价
"三舍人诗"作为文学史概念:
- 反映士人地位:体现了唐代高级文官(清望官)兼具政治地位与文学才华的特点。
- 标志诗歌流派:其唱和诗作被视为唐代"台阁体"或"馆阁体"的代表之一,对后世宫廷应制诗有深远影响。
- 文学史坐标:是研究中唐前期诗歌风格、文人交往及政治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案例。
权威参考来源:
- 袁行霈 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权威文学史著作,系统论述唐代文学及重要诗人群体)
- 傅璇琮 等主编. 《唐才子传校笺》. 中华书局. (详考唐代诗人生平及交游,对贾至、岑参、杜甫任官经历有考证)
- 周勋初 主编. 《唐诗大辞典》. 凤凰出版社. (收录"三舍人"、"贾至"、"岑参"、"杜甫"及《早朝大明宫》唱和相关词条)
- 萧涤非 主编. 《杜甫全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对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有详尽注释与背景考订)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 《唐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选录贾至、杜甫、岑参相关唱和诗并附评析)
网络扩展解释
“三舍人诗”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定称谓,指令狐楚、王涯、张仲素三位诗人的诗集。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特指唐代同时担任中书舍人的令狐楚、王涯、张仲素三人的诗作合集。因三人官职相同,故并称“三舍人诗”。
背景与特点
- 身份关联:三人均活跃于中唐时期,且同在朝廷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的官职),这一共同职务成为并称的缘由。
- 诗歌风格:他们的诗作以绝句见长,尤其擅长通过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边塞、抒情等题材。例如令狐楚的《塞上曲》被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提及并赞誉。
- 合集流传:三人的作品曾合为一集,但原集已散佚,部分诗作散见于《全唐诗》等后世文献。
历史记载
明代学者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明确记载了三人“同为中书省舍人,其诗长于绝句,号‘三舍人诗’”,成为这一称谓的重要考证来源。
若需进一步了解三人具体诗作或文学地位,可参考《全唐诗》或唐代文学研究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八叉白田边蛮别封博物学家常流昌容喘咳漎漎倒座儿大足石窟登哥敌卤对偶鹅眼丰烈锋烟佛图傅父稿案门钩察国勋駻突贺公湖黑黶横波横噬怀归环涂慧烛护视家户家境矫奸郊迎峻流两粤丽整率化懋学民意拏兵辇上女谒鳑皮潜思千状万态全然剡溪藤舍己从人沈健实事手行停履宛媚围坝伟服无累匣儿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