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臊的意思、山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臊的解释

即山魈。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山臊”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山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又称“山魈”或“山猱”,最早见于《神异经》《荆楚岁时记》等古籍。其形象被描述为“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善变化”,常出没于深山,喜食虾蟹。

二、外貌与习性

  1. 形态特征:身高仅一尺余(约30厘米),单足,赤身裸体,面部深红或蓝紫,有皱纹,尾极短。
  2. 行为特点:性不畏人,会偷取人类篝火旁的虾蟹烤食,并盗盐调味。传说遇见山臊可能引发寒热病(疟疾)。

三、民俗关联

古代民间认为山臊是带来疫病的恶鬼,因此衍生出爆竹驱邪的习俗。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一传统后来演变为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

四、文学与文化

  1. 古籍记载:《国语·鲁语下》称其为“夔”,《神异经》描述其“形貌丑陋,声如人言”。
  2. 现代关联:陕西美食“岐山臊子面”中的“臊”与此词同字,但含义不同,指肉末酱料。

五、辨析说明

需注意区分神话中的“山臊”与现实中的山魈(非洲灵长类动物)。前者是虚构生物,后者是真实存在的狒狒科动物,二者仅名称相似。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山臊》的意思

《山臊》是指山顶上的气味,是泛指山上的气味,尤其是负面的气味。

拆分部首和笔画

《山臊》的部首是山(⼭)和⾔(言),总共有17个笔画。

来源

《山臊》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土司志·大观镇卫指点》一书中。

繁体字

《山臊》的繁体字为「山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写《山臊》常采用偏旁字「⼗」代替「⼭」,写作「⼗臊」。

例句

他在山顶上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山臊味。

组词

山臊味、山臊气。

近义词

山臭、山气味。

反义词

花香、草地清新。

别人正在浏览...

按验卑不足道辨说笔胆布甲齿牙春色俦儗传柑麤毛大龙湫等而上之低唱浅酌断常多角形督役贰郡罚首奉藩高阳徒噶厦革革公参公名馆阁体寒粟禾词鼓捷径警训晋剧镌切居东霩清雒书漫坡明分擗摽锖色千里共婵娟千龄罄竭泉扉伤教败俗渗和慎礼什一之利水鹤四驰司命私事算筹梭尖龆丱蹄间三寻驼负唾洟乌戏狎溺鲜爽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