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居位受禄而无所作为。《礼记·表记》:“近而不諫,则尸利也。” 孔颖达 疏:“若亲近於君而不諫,则似如尸之受利禄也。”
尸利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尸”与“利”组合而成,需分释其义以明整体含义:
尸
本义指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象征神灵),引申为空占职位而不履职。《说文解字》释:“尸,陈也,象卧之形。” 后衍生出“尸位”一词,如《尚书·五子之歌》载“太康尸位”,指居其位而不尽其责。
利
指利益、好处。《说文解字》曰:“利,銛也。从刀,和然后利。” 此处强调对己有利之事。
尸利即“如尸般受利”,指空享俸禄、不作为却谋取私利的行为,含强烈贬义。其核心在批判身居其位者:
《礼记·表记》有“事君,近而不谏则尸利也”,直指臣子近君不谏、徒取禄位之态。
《荀子·大略》进一步阐释:“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尸利素餐,无益于民者,不在在位。” 此处将“尸利”与“素餐”(白吃饭)并列,强调占据职位却无益于民的失职本质。
该词今罕用,但概念仍存于成语“尸位素餐”(《汉书·朱云传》)中,警示公职人员若渎职牟利,终将受历史批判。
参考资料
“尸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居位受禄却无所作为,常用来形容占据职位却不履行职责的人。具体解析如下:
字面构成
出处与经典引用
源自《礼记·表记》:“近而不谏,则尸利也。”
孔颖达疏对此解释:“若亲近于君而不谏,则似如尸之受利禄也。”意为身居要职却不进谏,如同祭祀中的“尸”只享受供奉而不做事。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礼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爱悦卑服敝人驳勘残梦草库伦逞艺赐生存折淡忘顶用动片都句儿剧方奇翻移分背封缄丰茸附掌观成贯札固体辜限猴年马月呼喊会非火烛小心见委较短絜长结断犗刑孔阜来札揽货凌踏旅窜旅恨面饭若光沙殻子生发未燥甚为十停诗图石沼肆断太阳社塔里木河堂帘天国贴钞涂廪晩父畏附闻慧无庸置辩相观香火钱消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