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 弱水 者甚多。(1)《书·禹贡》:“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餘波入于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肃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与 甘州河 合流后的 黑河 ,入 内蒙古 境后,称 额济纳河 。(2)《山海经·西山经》:“ 劳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洛 。”指今 陕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渊。”《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长老传闻 条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国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临羌 。”原注:“西有 须抵池 ,有 弱水 、 昆仑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 弱水 。”当在今 黑龙江 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当在今 蒙古人民********* 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 弱水 南流。”当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 奚 阿会部 为 弱水州 。”当在今 内蒙古 东境。
(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尔 西北部 吉尔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宝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进军至此。
(3).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 蓬莱 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西游记》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红楼梦》第二五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 蓬莱 弱水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於天行,以日退化。”
(4).犹言爱河情海。《红楼梦》第九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苏曼殊 《碎簪记》:“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 庄湜 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义,当识吾心。’余曰:‘今问子,心所先属者阿谁?’曰:‘ 灵芳 。’”三千,喻其多。
弱水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均源自权威辞书及古籍记载:
指古代神话中环绕仙境的特殊水域,其特性为“鸿毛不浮”,即羽毛都无法漂浮,象征凡人难以逾越的屏障。
出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史记·大宛列传》引《括地志》:“弱水在张掖郡删丹县,周回绕昆仑,鸿毛不浮。”
特指中国西北地区的古河流,位于河西走廊一带,今属黑河(张掖河)水系。
出处:
《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汉书·地理志》张掖郡:“羌谷水出羌中,东北至居延入海,一名弱水。”
引申为泛指险阻难渡的江河,或象征无力承担、难以维系的事物。
出处: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比喻情有独钟。
宋代苏轼《金山妙高台》诗:“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喻指仙境渺远。
综合来源:
释义依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9卷第110页)、《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版“弱水”条)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权威界定,并结合《山海经》《史记》《尚书》等古籍原文考据。
“弱水”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可从以下四方面理解:
当代多沿用其引申义,如形容艰险挑战或表达专一情感,实际地理指代已较少使用。需注意,古代文献中“弱水”可能指向不同河流,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提示:若需了解弱水具体地理位置变迁或文学典故细节,可参考《尚书》《山海经》等古籍,或查阅权威历史地理研究资料。
白酂本部鏰子不当家豁拉不搁不食之地餐松饮涧常经称遂床衽待役蛋丁祷谢二心三意放臣分拣贡诚谷板贵居鬼头滑脑和宜后半生胡帽犀火殃贾傅肩担戏缄口无言见事风生吉甫颂计画井井有理绝交蕨薇沮解来年撩零利名匙荔支落市密须糜煮内史省鸟巢平安符溥将侵驱攘地乳浊液三般两样神才什刹海松子田舍梯山架壑屯次纤罗先兄下帐谐决新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