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润笔的意思、润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润笔的解释

[remuneration for a writer,painter or calligrapher] 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

特地托人到上海去,出了一块洋钱润笔求来的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详细解释

《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 李德林 立作詔书, 高熲 戏谓 译 曰:‘笔乾。’ 译 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唐 宋 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后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 唐 殷文圭 《贻李南平》诗:“润笔已曾经奏谢,更飞章句问 张华 。”《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併送来。”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润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意蕴的词汇,最早见于《隋书·郑译传》,指代文人接受财物作为写作酬劳的雅称。《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给作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该词由"润"与"笔"组合而成,"润"本义为润泽,引申为酬劳;"笔"象征文人的创作工具,整体构成对文化劳动的尊称。

据《中国历史典故辞典》记载,该词源自北周时期:郑译受封沛国公,但诏书迟迟未下,遂请高颎代为催促。高颎戏问"笔干",郑译答"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自此形成典故。这则记载印证了该词在隋唐时期已成为文人收取创作报酬的通行表述。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润笔"一词映射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经济生态。学者王立群在《文人的经济生活》中指出,该词既包含对文化创作的尊重,又巧妙化解了文人谈钱的尴尬,是"雅言"传统的典型体现。这种含蓄表达方式,与《礼记·曲礼》"君子慎辞"的训诫一脉相承。

现代汉语中,"润笔"仍用于书画界指代创作报酬。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特别标注其书面语属性,强调在正式场合使用时能体现典雅风格。相较于直白的"稿费"表述,该词更适用于强调文化传承的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润笔”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解析:

一、本义与起源 原指使用毛笔前的准备动作:将干燥的笔头浸泡水中使其柔软,便于吸墨书写。该动作能提升书写流畅度,使笔迹更圆润,故称"润笔"。

二、词义演变 隋唐时期衍生出报酬含义,源自《隋书·郑译传》典故:李德林拟诏书时以"笔干"为由暗示需酬劳,皇帝笑称"润笔"后发放稿费。自此成为文人收取创作酬劳的雅称,涵盖文章、书画等创作领域。

三、文化内涵

  1. 体现对知识劳动的尊重:古代士大夫耻言金钱,以"润笔"婉转表达报酬概念
  2. 暗含艺术价值认可:既指物质酬劳,也隐喻作品需经"润色"提升艺术性
  3. 雅俗共赏的智慧:通过生活细节(泡笔)创造文化隐喻,展现汉语的含蓄表达特点

四、现代应用 仍保留双重含义: • 书法实践中指泡笔动作(专业书画领域) • 广义指代创作报酬,如收藏家支付名家字画费用、企业邀约题字酬金等。部分正式场合沿用该雅称,延续传统文化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日王朝别白超言城观赤口日大伯爷大审反过法钱沸潭非烟讽示福建省罦罳龟版訇哮黄污弧张甲午风云径流金鱼箕帚妇蠲弃跼念开涖老表累土至山炼汞脸孤拐莲蓬立表离怀流憩美貌民主改革目莲戏蛲瘕媻跚谦持轻重失宜齐州日中必彗蕤绥桑上寄生上假身体锻炼设燕时蔬视死犹归受辱搜觅太阴鍊形通古达变吞刀刮肠屯封枉贼尾鬃舞靴啸咤风云玺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