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风马的意思、风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风马的解释

(1).指疾驰如风的马。《汉书·礼乐志》:“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6*虎。”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园陵动色,跃在藻之泉鱼;弓剑皆鸣,汗铸金之风马。”

(2).指风。 宋 薛季先 《吴江放船至枫桥湾》诗:“风马座中生,天幕波中出。”

(3).挂在檐间的铁马。风吹相击发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甚飞丝繾的阳神动,弄悠扬风马叮咚。”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重簷风马催愁起,影彻孤幃思转迷。”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写本》:“看一派冰蟾泻冷,听几番风马敲凉。”

(4).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其於 曹氏 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风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风马"在汉语词典中的详细解释可从以下三个权威角度展开:

一、核心释义(《汉语大词典》)

指发情期的马匹,特指因雌雄相诱而狂奔的马。《汉语大词典》释为:"谓马因雌雄相诱而狂奔"(卷12,页387),强调其因生理本能引发的躁动状态。此义项源自《左传·僖公四年》"风马牛不相及"的经典用例,杜预注:"牝牡相诱谓之风",说明该词本义与动物生殖本能相关。

二、语义演变(《辞源》修订本)

词义扩展为泛指不相干的事物。《辞源》指出:"风谓放逸,走失。言齐楚两地相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第三册,页3478)。此处"风"引申为"走失",通过动物失控的意象,派生出事物间毫无关联的抽象含义,成为汉语中表达"不相及"概念的经典隐喻。

三、文化内涵(《古汉语文化百科词典》)

反映古代畜牧生活经验。该词根植于先民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古汉语文化百科词典》强调其"承载着古代畜牧业生产知识"(页216),通过马匹在特定时期的异常行为,形成具有文化认知价值的语言符号,体现汉语词汇与物质文化的深度关联。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古汉语文化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风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汉语中的基本释义(综合)

  1. 疾驰如风的马
    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如“灵之下,若风马”,形容速度极快,后延伸比喻行动迅猛的人或事物。
    例句:唐杜甫《朝享太庙赋》中“汗铸金之风马”指战马疾驰的英姿。

  2. 指自然界的风
    宋代诗词中曾用“风马”代指风,如薛季先《吴江放船至枫桥湾》中“风马座中生”。

  3. 檐间铁马(风铃)
    古建筑屋檐悬挂的铁片,风吹时相击发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有“风马叮咚”的描述。

  4. “风马牛不相及”的简写
    比喻事物间毫无关联,如造句“读书与救国本是风马”。


二、藏文化中的特殊含义(综合)

在藏传佛教中,“风马”(藏语:隆达)是印有经文、宝驹图案的经幡,象征运气与五行。信徒将其悬挂于神山圣湖,认为风能传递祈愿至神灵,常见于祈福仪式。其起源或与古印度神话、苯教祭祀改革相关。


三、其他延伸

提示:实际使用中需区分语境,避免混淆不同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晻霮爆表暴疾宾客拨炉采椽不斫代拆代行蛋黄的笃班貂茵底工鼎伏低微洞宫蕃昌枫柳人俯育歌谣观音素国职含蓼问疾好脸鸿隙陂降部科盲宽宏蜡蒂浪声浪气老母脸戏儿敛衣龙猛笔落斧骆驼草美妙弥代农力平地青云莆仙戏啓銮青佩球琳器琦珍曲断饶人上端盛隆身怀六甲慎交市场经济四呼檀笺迢渺童龀铜角唾沫星外卦沃地雾罩孝子顺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