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儒墨的意思、儒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儒墨的解釋

(1).儒家和墨家。 戰國 時期同為重要學派。《莊子·天運》:“天下大駭,儒墨皆起。”《韓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 也;墨之所至, 墨翟 也。”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别李參軍序》:“讨論儒、墨、探覽真玄。覺 周 孔 之猶述,知 老 莊 之未悟。”

(2).泛指多種學派。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銘序》:“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覽冰釋。四方儒墨之士,由是嚮風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儒墨"是中國先秦時期兩大顯學的合稱,分别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學派。二者在戰國時期并稱"世之顯學"(《韓非子·顯學》),對中華文化産生了深遠影響。

一、儒家學派釋義 儒家以"仁"為核心思想,主張"克己複禮"(《論語·顔淵》),強調"禮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政治理念。《漢語大詞典》釋"儒"為"先秦時期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說體系包含"仁義禮智信"五常倫理。代表性著作《論語》記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顔淵篇》),奠定了儒家倫理哲學的基礎。

二、墨家學派釋義 墨家倡導"兼愛非攻",《辭海》釋"墨"為"戰國時期墨子創立的學派",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該學派以"尚賢""尚同""節用"等十大主張聞名,其科學認知論與邏輯學思想在《墨經》中形成體系。

三、思想體系對比 儒墨雖同屬顯學,但存在顯著差異:儒家強調"愛有差等",墨家主張"愛無差等";儒家重視禮樂制度,墨家提倡"節葬""非樂";儒家維護宗法等級,墨家主張"尚賢"選舉。《孟子·滕文公下》載"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可見當時的思想争鳴盛況。現代學者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中指出:"墨家之興,其勢驟而烈,儒家之傳,其運久而長"。

四、曆史地位評述 《漢書·藝文志》将儒列為"九流之首",墨居其後。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評價儒家"博而寡要",墨家"儉而難遵"。當代哲學史家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分析:"墨家學說代表庶民階層利益,儒家思想則更多反映士大夫階層的價值觀"。兩大學派的辯論推動了中國古代邏輯學的發展,其思想精華至今仍在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具有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儒墨”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儒墨”指儒家與墨家兩大思想流派,二者在戰國時期同為“顯學”(即最受重視的學派),但核心主張存在顯著對立。《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可見其影響力。


二、核心思想對比

學派 核心主張 思想特點
儒家 以“仁”為核心,強調等級秩序、禮樂教化、孝悌忠信。孔子提出“克己複禮為仁”,主張通過道德修養實現社會和諧。 注重倫理關系,維護傳統禮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漸進式社會治理。
墨家 主張“兼愛”“非攻”,提倡平等、節儉、尚賢。墨子反對儒家禮樂制度,認為應“視人如己”,消除等級差異。 代表平民階層利益,重視實用技術,主張通過實際行動(如防禦戰争)維護和平。

三、延伸含義

  1. 學派對立象征:常被用來代指觀點尖銳對立的兩種思想,如《莊子·天運》提到“儒墨皆起”,反映二者争鳴現象。
  2. 泛指多元思想:唐代文獻中“儒墨”有時擴展為多種學派的統稱,如崔湜《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銘序》中的用法。

四、曆史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思想細節,可參考《論語》《墨子》等原著,或查閱等來源的擴展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班鸠霸王條款悲從中來敝裂餐英策賊抄撮重圓丑詈楚色倒伏斷缺惡補蛾鬥額黃二俊惡語中傷反蛙泳伐閲負志覆墜鬼蒟蒻捍屏合家滑甘黃采謊嘴魂亡膽落轲卿誇末曠日彌久枯吟爛舌頭泐蝕戀新忘舊獵具龍蘭亂君論戰履年罵天扯地瞢眊目睛甯神庖霜飄色皮袋披較錢謙益清挺啓奏三社生時聲聞乘四姓小侯他爹天逸條遞屯夷枭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