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沦亡的意思、沦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沦亡的解释

(1) [be annexed; subjugation of a country]∶国家被并吞、灭亡

(2) [lose]∶沦丧;丧失

道德沦亡

详细解释

(1).塌陷。《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之末至 二世 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

(2).丧失;沦落。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没,西土沦亡。”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自雅乐沦亡,燕乐衰歇,道古希声,取悦众耳,歌者未终,听者倦矣。”

(3).灭亡;丧亡。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七:“朝云无处所, 荆国 亦沦亡。” 宋 曾巩 《祭晁少卿文》:“不意今者,公遽沦亡,得讣歔欷,涕随声发。”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沦亡,可胜浩叹!”

(4).犹衰亡。 郭沫若 《瓶》诗之三十:“我在和 夸父 一样追逐太阳,我在和 李白 一样捞取月光,我坐看着我的身心刻刻地沦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沦亡"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消亡、覆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与语义演变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结构 "沦"字本义为水面波纹,《说文解字》训为"小波为沦",后引申出沉没、陷落义,如《诗经·小雅》"载沉载浮"郑玄笺"浮者谓物在水上,沦者谓物在水下"。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进一步解释"沦谓没入于水"。

"亡"字甲骨文象人隐于屏障后,本义为逃亡,后衍生出失去、灭亡等引申义。《孟子·离娄上》"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即用此义。

二、语义特征

  1. 国家覆灭:《汉语大词典》释为"灭亡;丧失",如《后汉书·臧洪传》"社稷沦丧,瞻望靡托";
  2. 精神消亡: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标注"(美好的事物)消失",如传统文化精髓的沦亡;
  3. 渐进过程: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强调其"逐渐消失"的动态特征,区别于突发性毁灭。

该词在历时语用中呈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扩展,早期多指政权倾覆(如《晋书·谢玄传》"神州沦亡逾百年矣"),宋明以降渐用于道德文化领域(如王阳明《传习录》"圣学沦亡"之叹),现代汉语中兼指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消亡。

网络扩展解释

“沦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国家灭亡或国土丧失
    指国家被吞并、政权覆灭或领土失陷。例如:“北都覆没,西土沦亡”(清·吴伟业)。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常见,如唐代陈子昂诗句“荆国亦沦亡”。

  2. 道德或精神的丧失
    引申为价值观、社会规范的衰败,如“道德沦亡”。清代姚华曾用“道古希声,取悦众耳”描述文化精神的沦亡。

二、用法与示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总结

“沦亡”既可用于描述国家实体的消亡,也可指抽象精神或道德的丧失。其语境多带有沉重、悲叹的色彩,常见于历史、文学领域。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证,可参考《浮生六记》《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摆擂台傍属苄基不守恒才人诚能敕命臭駡輲车垂虹楚剑撺怂待业淡静道调电抛光蝶魄二龚反朴幡胜福善祸淫各白世人诡求故粟函购鹤骨松姿横坂哄劝化度豁绰加价焦坎九月骏作勘误考覈雷居士料袋了账郦道元离尤末流撚靶儿黏叶偏得切玉刀青油灯群体凝聚力宂员上谳蛇进声求气应十七八邰弃天运亭亭当当头挑颓剥驼钮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