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经雕琢的玉。引申为事物的天然本性。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惟第一首悲字最难押,如 王艾轩 之‘得完太璞非容易,一琐名繮便可悲’……俱妙。” 清 唐才常 《论文连珠》之二:“盖闻玉生於山,雕之则华縟;冰出於水,凿之则纷纶。惟不雕者完其太璞,惟不凿者顺其天真。”
“太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太璞”由“太”(意为非常、极其)和“璞”(未经雕琢的玉)组成,字面指未经雕琢的天然玉石,引申为事物或人保持原始、纯朴的本质,强调天然无修饰的状态。
“璞”字本义与玉石相关,读音为“pú”,《广韵》注音“匹角切”。成语“太璞不雕”即源于此概念。
《太璞》(tài p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太表示十分、非常的意思,璞表示玉石未经雕琢的原始状态,因此太璞表示十分纯洁、质朴或原始的意思。
太璞的部首是玉(王)和石(石),其拆分后的部首为王石。太璞的笔画数为16画。
太璞的出现时间较晚,可以追溯到清代。在《说文解字》中并没有对太璞进行解释,因此它属于比较新的词语。太璞的繁体字为「太璞」。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太璞可以写作「太璞」或者「太圃」。不过在现代,「太璞」是比较常见的写法。
1. 这幅画的主题简洁而太璞,充满了原始的力量。
2. 他喜欢佩戴太璞的玉饰品,因为它们代表了纯洁和自然。
太璞并不常用于组词,但可以和其他词语连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或特质,例如:太璞玉、太璞文化、太璞风格等。
与太璞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纯洁、朴实、质朴等。相反地,与太璞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精雕、瑰丽、奢华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