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璞的意思、太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璞的解释

未经雕琢的玉。引申为事物的天然本性。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惟第一首悲字最难押,如 王艾轩 之‘得完太璞非容易,一琐名繮便可悲’……俱妙。” 清 唐才常 《论文连珠》之二:“盖闻玉生於山,雕之则华縟;冰出於水,凿之则纷纶。惟不雕者完其太璞,惟不凿者顺其天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太璞"是由"太"与"璞"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太"通"泰",表极大、至极之意;"璞"指未经雕琢的玉料,《说文解字》注"璞,玉在石中曰璞"。二字组合后形成三个层面的含义:

  1. 物质本真:特指深藏于石胎中的天然美玉,如《文心雕龙·书记》"太璞不斫"即取此义。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对珍贵玉材的描写。

  2. 哲学意象:道家思想中引申为未经人为修饰的原始状态,《庄子·马蹄》"残朴以为器"的辩证关系,正是"太璞"哲学内涵的延伸。

  3. 人格象征:宋代以降逐渐发展出比喻义,如《朱子语类》以"守其太璞"形容保持本真品格的修养境界。该用法在明清文人笔记中频繁出现,成为士人精神追求的重要符号。

现代汉语研究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纳入"蕴含传统文化基因的复合词"范畴,强调其承载的华夏文明审美特质。该词在当代多用于学术论著及文化评论,特指事物最本真的存在形态。

网络扩展解释

“太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太璞”由“太”(意为非常、极其)和“璞”(未经雕琢的玉)组成,字面指未经雕琢的天然玉石,引申为事物或人保持原始、纯朴的本质,强调天然无修饰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臣吕不韦曾以朴素形象示人,佩戴普通玉佩,被评价为“太璞不雕”,形容其朴实无华的特质。
  2. 文献记载: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提到“执太璞於至醇之中”,宋代诗词中也有“太璞散已久”等用法,均借“太璞”表达对天然本性的推崇。

三、用法与示例

四、相关词汇

五、扩展知识

“璞”字本义与玉石相关,读音为“pú”,《广韵》注音“匹角切”。成语“太璞不雕”即源于此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八风曲板对暴烈变告嘲噱川游吹喇叭粹学达通电压计掉转多辟阇婆达番兵风信旗干灾归兴和堇剨然湔拂焦眉愁眼荆轲刺秦王景征拘絜拒人于千里之外看菜腊鸡头拉下水凌车露营马蟥民田末家甯戚歌怕莫赔嫁平假名切切在心起复启佐觑见热饮容衣儒林色作歃盟时不可失逝殂拭目竖亥梳行蜀雓挞击套礼廷参同笔砚退藏于密唯识相次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