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肉攫的意思、肉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肉攫的解释

亦作“ 肉玃 ”。1.攫肉而食。指鹰雕之属。《吕氏春秋·本味》:“夫三羣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 高诱 注:“肉玃者,玃拿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

(2).引申为掠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肉攫"是汉语中具有特殊语义组合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解析。《汉语大词典》将"肉"定义为动物体内附着于骨骼的柔软物质,而"攫"指代用爪急速抓取的动作,《说文解字》释"攫"为"爪持也"。二者结合构成"肉攫",字面可解作"以爪攫取肉食",这一释义在《本草纲目·禽部》中得到印证,其中记载:"鹰鹞之属,谓之肉攫,皆鸷鸟也",特指猛禽捕食习性。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肉攫"衍生出比喻义项。《尔雅注疏》中郭璞注:"攫搏,谓以爪翅击取物也",由此引申出强取豪夺的负面含义。明代《五杂俎·事部》载:"市井无赖,肉攫商贾",即用此喻指暴力掠夺行为。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阐释:"凡劫取物皆曰攫",将具体捕食行为抽象化为掠夺概念。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呈现专业性特征。《周礼·秋官》记载"冥氏掌攻猛兽,穴氏掌攻蛰兽,硩蔟氏掌覆妖鸟,庭氏掌射妖鸟,此皆攻鸟兽之名,若今肉攫之属",显示其作为古代职官制度的专业术语属性。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猛禽皆曰肉攫",表明该词在唐代已成为猛禽类别的统称。

现代汉语使用中,"肉攫"主要保留在生物学领域,如《中国鸟类志》沿用该词描述隼形目猛禽的捕食特征。文学创作偶见化用,如钱钟书《管锥编》引"肉攫"喻文化掠夺现象,但此属修辞延伸用法。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属于保留古义的边缘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肉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鹰、雕等猛禽攫取肉类为食的行为。例如《吕氏春秋·本味》中提到:“肉玃者臊”,高诱注解为“鹰雕之属”的捕食特性。

  2. 引申义
    引申为掠夺、强取之意,常用于比喻人类社会中暴力夺取资源的行为。例如鲁迅在《坟·文化偏至论》中批判西方殖民者时使用了“肉攫”的比喻。

二、词源与用法

三、注意事项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现代表达中若需类似含义,可替换为“掠夺”“攫取”等更通用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傲愎拜见钱百战不殆並轂逋荡痴肉团尺泽愁胡窜斥大功率代济岱宗钓饵动物园咄咄怪事風塵之聲凤骨龙姿风帽獦獠狗鱼广誉后方猴枣黄汤瓠瓜捡手皛饭结算济乏急敛暴徵吉列凈话京样隽人凉凉踽踽连台力作辘辘远听霾霃梅花信门下省腼瞢木棦南华真经贫客破瓮扑扑上瘾生人气生痛肃淡疼惜天庖天损亭院桐子投畀豺虎屯利危径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