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付图籍。《淮南子·氾论训》:“ 成王 既壮, 周公 属籍致政,北面委质而臣事之。” 高诱 注:“以图籍付属 成王 。”
(1).指宗室谱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举适诸 竇 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后汉书·伏隆传》:“ 梁王 刘永 ,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 宋 王安石 《明堂宗室加恩制》:“尔列名属籍,序位内朝。”
(2).户籍。《后汉书·安帝纪》:“三月丙午,改元 延光 。大赦天下。还徙者,復户邑属籍。”
属籍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法律和宗法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个人或家族被正式登记、归属于某个特定群体或系统的名册或簿籍。该词在古代与现代语境中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强调官方或制度化的归属关系认定:
古代宗法制度下的核心含义(尤指皇族宗室)
指皇族宗室成员的谱牒或名册,记载其世系、身份及与皇权的亲疏关系。被列入属籍意味着具有宗室身份,享有相应特权;反之,“削属籍”或“除属籍”则表示被剥夺宗室身份,从皇族名册中除名。这是该词在史籍中最常见的用法。
例证:《史记·孝景本纪》:“吴楚七国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盎曰:‘…今计独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曰:‘…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乃使中尉召错,…错衣朝衣斩东市。…吴楚七国遂反。…(后)削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属籍。”(此处指削除七国诸侯王的宗室属籍)。
来源:司马迁. 史记[M]. 中华书局点校本.
广义的登记归属
可泛指将某人或某户登记入特定的官方名册或户籍系统,确认其归属于某一行政、法律或社会群体(如户籍、国籍、学籍等)。此义项强调官方记录和身份确认的程序与结果。
例证:《唐律疏议·户婚律》:“诸相冒合户者,徒二年…疏议曰:…既为同居有所蠲免,相冒合户,得此罪…即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 虽未直接使用“属籍”,但“合户”、“别立户”的操作即涉及户籍(属籍的一种)的归属登记与变更管理。
来源:长孙无忌 等. 唐律疏议[M]. 中华书局点校本.
现代引申与法律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属籍”一词本身较少单独使用,其概念多融入“户籍”、“国籍”、“学籍”、“党籍”、“会籍”等具体词汇中。但在特定语境(如法律、历史研究)中,仍保留其“正式登记归属”的核心含义。例如,在讨论国籍法时,可能涉及“丧失中国国籍即脱离中国国民属籍”的表述(此为概念性使用,非直接引用法条原文)。
相关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九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此条款体现了国籍(国家层面的属籍)的丧失规则。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Z]. 1980年颁布.
总结关键点:
参见:宗籍、户籍、国籍、谱牒。
“属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ǔ j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交付图籍
指将重要的文书、地图等资料移交他人管理。例如《淮南子·氾论训》记载:“成王既壮,周公属籍致政”,意为周公在周成王成年后,将图籍交付给他并归还政权。
宗室谱籍
特指皇族或宗室的族谱名册。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提到“除其属籍”,即从宗室谱籍中除名;《后汉书》中“宗室属籍”也指刘永因宗族身份被记录在册。
户籍
泛指普通百姓的户籍登记。《后汉书·安帝纪》中“复户邑属籍”即恢复百姓的户籍和属地身份。
阿平百尺堰砭石闭幕不合时宜不瞬僝偢産房触嗅祠谒打家截道档次得休便休飞冲丰嘉风里来雨里去奉盛幅塞高耿固定资产孤芳自赏鬼参裹头内人贺公湖和泉忽遗祭地颉篆决挞酪乳联鞭梁楷料整离端陵愤龙转虑表墨蒙闹哄哄挠抗牛山木弄嘴磻谿平面几何蒲桃髻青龙疏侵收山贼市民十谒朱门九不开説参请四溟私憎天甲经吞舌乡乐向搨泻火西胡希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