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狡慝的意思、狡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狡慝的解释

奸邪。 南朝 宋 谢庄 《为朝臣与雍州刺史袁顗书》:“凶人反道败德,日夜滋深,昵近狡慝,取谋豺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狡慝(jiǎo tè)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狡”与“慝”二字组合而成,形容人性情奸诈邪恶。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用法及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狡(jiǎo)

    《说文解字》释为“少狗也”,本义指少壮的狗,后引申为狡猾、诡诈。如《左传·成公八年》载:“狡焉思启封疆”,此处“狡”指诡计多端。

    核心义项:诡诈多谋,善于欺骗。

  2. 慝(tè)

    《说文解字》释为“奸邪也”,本义为邪恶、阴险。《诗经·鄘风·柏舟》有“之死矢靡慝”,郑玄笺注:“慝,恶也。”

    核心义项:隐藏的恶念或行为。


二、复合词“狡慝”释义

狡慝 指奸诈邪恶、阴险狡诈,强调心术不正且善于伪装。

典型用例: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慝。” 后人多以“顽慝”连用,而“狡慝”亦属同类贬义。

  2. 《宋史·奸臣传》:

    评秦桧“性狡慝,深阻如崖阱”,形容其性情阴险难测。


三、文献佐证与权威引用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对“狡”“慝”的本义及引申义有系统考释,奠定词义基础。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说文解字》。

  2.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收录“狡慝”词条并明确释义,为现代权威工具书。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3. 《左传》:

    通过春秋史实印证“慝”的伦理批判色彩,体现儒家道德观。

    来源: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校注)。


四、近义词辨析


五、语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狡慝”属典型的道德批判词汇,常见于史书对佞臣、叛将的贬斥(如《明史》评魏忠贤“狡慝善伺上意”)。其构词法反映古人将“行为诡诈”(狡) 与“心性邪恶”(慝) 视为一体,凸显传统伦理对“表里如一”的德性要求。


结论:狡慝为贬义复合词,形容人性奸诈险恶,需结合古代文献与权威辞书理解其伦理意涵。

网络扩展解释

“狡慝”是一个由“狡”和“慝”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释义分析:

  1. 单字释义

    • 狡:本义为狡猾、诡诈,如《说文解字》释为“少狗也”,后引申为狡诈、阴险。
    • 慝(tè):根据,该字有以下核心含义:
      • 邪恶、恶人(如《三国志》中“民无怀慝”);
      • 灾害、阴气(如《左传》中“慝未作”指阴气未生);
      • 通“忒”,意为差错、改变(如《诗经》“之死誓靡慝”)。
  2. 复合词“狡慝”的涵义
    结合两字,该词形容狡诈阴险且心怀恶意的品性,多指人通过诡诈手段作恶。例如:

    • 可指奸邪之徒的性情(如“狡慝之徒”);
    • 也可描述行为兼具狡猾与邪恶特性(如“行事狡慝”)。
  3. 文献用例
    虽然当前搜索结果未直接列举“狡慝”的出处,但可从类似用法推断。如《三国志·武帝纪》用“慝”指代恶念,而“狡”在古文献中常与“猾”“诈”连用,强化负面评价。

“狡慝”是一个贬义词,强调狡猾与邪恶的双重属性,适用于描述心术不正且手段诡诈的人或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騃汉鏖军犇竞贲豚逼似不只朝众赤油船到桥门自会直处中大葱滴流扑风霾妇家辅立贯城辜戮含啼阖匵鹤首宏徽槐胶弹子江左金友玉昆近于颎光蜡面茶滥祠两陈连鴈利析秋毫骊邑路长论辨路人皆知缕举麦畿狞雷纽带漰沛贫客擗踊拊心悄地畎渎少年飘泊者食加使命双职工素颷缩首卷舌陶轮讨亡停鞭推弹挽满翔手献寿消极因素消失鼷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