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绝的意思、斥绝的详细解释
斥绝的解释
(1).互相排斥隔绝。《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絶,不和。”
(2).斥责,拒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英吉利 海外小国…… 乾隆 年间,曾欲仿照 俄罗斯 例,在京立学, 高宗纯皇帝 深烛其奸,严旨斥絶。”
词语分解
- 斥的解释 斥 ì 责备:斥责。怒斥。驳斥。训斥。 指,指出:斥谬(指出错误)。 使退去,使离开:斥退。 开拓:开地斥境。 多,广:充斥。 侦察,伺望:斥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 盐碱地:斥卤。 古同“尺”,尺
- 绝的解释 绝 (絶)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
网络扩展解释
“斥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斥绝”指坚决拒绝或排斥某事物或行为,强调态度明确且不容妥协。其核心含义包括两方面:
- 互相排斥隔绝:如《史记·天官书》中“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描述星象对应的君臣关系疏离。
- 斥责并拒绝:如清代平步青记载乾隆帝严旨拒绝英国在京立学的请求,称为“严旨斥绝”。
二、历史用例
- 古代天文与政治:古人通过星象“斥绝”解释君臣关系不和,体现自然现象与人文的关联。
- 外交事件:清代文献记载,乾隆帝因警惕英国意图,以“斥绝”表明对外来势力的强硬态度。
三、使用场景
- 严肃语境: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如政策声明、历史评述等。
- 情感色彩:带有强烈否定意味,常见于批判性内容,例如“斥绝歪理邪说”。
四、延伸解析
“斥”本义为责备、驱逐,“绝”表示彻底断绝,组合后强化了拒绝的决绝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史记》或清代奏折类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斥绝
斥绝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其意思是拒绝或排斥。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斥字的部首是斤,它有四画;绝字的部首是纟,它有五画。这个词汇来源于古代汉语,可以追溯到秦朝。
在繁体字中,斥绝的写法保持不变。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斥字的写法经历了一些变化。古代汉字的写法在不同的时期都有所变化,所以斥字的古时写法可以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包括象形的、指事的、会意的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斥绝的例句:"他斥绝了我的帮助,选择了自己一条人生道路。"
关于组词,我们可以通过加上不同的前缀或后缀来形成新的词汇。例如,通过在斥绝前加上前缀"反",可以形成反斥绝的词汇,意思是相反的拒绝。其他的组词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生成。
在近义词方面,一些与斥绝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拒绝、否决、拒绝、抵制等。这些词汇都有着类似的含义,可以用来表达斥绝的意思。
反义词是与斥绝意思相对的词汇。当我们说斥绝时,与其相对的词汇可能包括接受、欢迎、支持等。这些词汇传达了与斥绝截然不同的含义。
总之,斥绝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意思是拒绝或排斥。它来源于古代汉语,可以追溯到秦朝。斥绝的繁体字和斥字的古代写法保持不变。除了例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