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弁绖的意思、弁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弁绖的解释

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亦用作动词,谓服戴弁绖。《周礼·春官·司服》:“凡弔事,弁絰服。” 郑玄 注:“弁絰者,如爵弁而素,加环絰。” 孔颖达 疏:“今言‘环絰’……谓以麻为体,又以一股麻为体,纠而横缠之,如环然,故谓之‘环絰’;加於素弁之上,故言‘加环絰’也。”《礼记·杂记上》:“大夫之哭,大夫弁絰,大夫与殯亦弁絰。” 郑玄 注:“弁絰者,大夫锡衰相弔之服也。”《晋书·礼志中》:“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大夫士疑衰,首服弁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弁绖”是古代中国丧礼中的一种服饰,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弁绖(biàn dié)指古代贵族吊丧时佩戴的素冠,即在弁(一种礼帽)上加麻制环状丧带(绖)。 该词亦可作动词,表示穿戴这种丧服的行为。

二、结构与形制

  1. 材质与装饰
    弁绖以素色(白色)为底,形似爵弁(古代礼帽),但表面不加纹饰,并在弁的底部加环状麻带(环绖)。
  2. 制作工艺
    根据《周礼》郑玄注,环绖是用麻线缠绕成环状,横向加在素弁之上。

三、使用场合

四、文献依据

主要见于《周礼·春官·司服》《礼记·杂记》《晋书·礼志》等典籍,说明其礼仪规范与历史沿革。

附:“弁”的扩展含义

“弁”本义为礼帽,后衍生出书籍序言(弁言)、低级武官(马弁)等含义,但“弁绖”特指丧礼用冠。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弁绖(biàn bié)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的拆分部首是“弓”和“糸”,总共有16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一种说法是它起源于古代书法之中,表示“笔尖翘起的样子”。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不同,多为“辯別”。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弁绖也有一些其他的写法。例如,在古代的金文中,它的写法是“弁㠯”,而在西汉刘安所制的《刘氏字典》中,它的写法是“弁瘥”。以下是这个词的一个例句:“他的眼神给人一种弁绖的感觉。”弁绖这个词没有非常确定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因为它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相对较少,且有着较为独特的意思。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