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弁绖的意思、弁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弁绖的解释

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亦用作动词,谓服戴弁绖。《周礼·春官·司服》:“凡弔事,弁絰服。” 郑玄 注:“弁絰者,如爵弁而素,加环絰。” 孔颖达 疏:“今言‘环絰’……谓以麻为体,又以一股麻为体,纠而横缠之,如环然,故谓之‘环絰’;加於素弁之上,故言‘加环絰’也。”《礼记·杂记上》:“大夫之哭,大夫弁絰,大夫与殯亦弁絰。” 郑玄 注:“弁絰者,大夫锡衰相弔之服也。”《晋书·礼志中》:“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大夫士疑衰,首服弁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弁绖(biàn dié)是古代中国丧礼中的特殊服饰,专指贵族在服丧期间所戴的麻布丧冠。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形结构与词源 “弁”为象形字,本义为古代男子戴的礼帽,如《说文解字》释“弁”为“冕之总名也”;“绖”从糸(mì)部,指丧服用的麻带,《仪礼·丧服》郑玄注曰“麻在首、腰皆曰绖”。二字组合构成专名,特指覆盖麻布的丧冠。

二、历史礼制特征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弁绖属于“凶服”体系,与斩衰、齐衰等丧服等级相配。其形制为在皮弁(贵族常礼冠)上加环状麻布,象征“去饰存哀”的礼制要求,体现“变吉为凶”的礼法原则(参考《三礼名物通释》)。

三、文化内涵与等级象征 《礼记·杂记》载“大夫与士弁绖”,说明其使用者限定于士大夫阶层。这种服饰通过材质差异区分亲疏关系:天子弁绖用粗麻,诸侯用细麻,士大夫用苴麻,体现周代“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参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四、文献记载与演变 汉代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中详述弁绖的佩戴场合,指出“既葬乃弁绖”,说明其使用时段有严格规定。至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补充“弁绖者,谓素弁上加环绖”,揭示其形制演变。宋元以后,随着丧礼简化,弁绖逐渐退出实用领域,成为礼书记载中的历史名物。

网络扩展解释

“弁绖”是古代中国丧礼中的一种服饰,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弁绖(biàn dié)指古代贵族吊丧时佩戴的素冠,即在弁(一种礼帽)上加麻制环状丧带(绖)。 该词亦可作动词,表示穿戴这种丧服的行为。

二、结构与形制

  1. 材质与装饰
    弁绖以素色(白色)为底,形似爵弁(古代礼帽),但表面不加纹饰,并在弁的底部加环状麻带(环绖)。
  2. 制作工艺
    根据《周礼》郑玄注,环绖是用麻线缠绕成环状,横向加在素弁之上。

三、使用场合

四、文献依据

主要见于《周礼·春官·司服》《礼记·杂记》《晋书·礼志》等典籍,说明其礼仪规范与历史沿革。

附:“弁”的扩展含义

“弁”本义为礼帽,后衍生出书籍序言(弁言)、低级武官(马弁)等含义,但“弁绖”特指丧礼用冠。

别人正在浏览...

奔巴钗荆禅旨晨烟充课存照殿举丢答洞察一切断断仿学飞殃走祸箇箇鲠恋行伍出身寒松轰应花圃假果践危揭业饥劳吉列矜负经艺九鼎一丝眷恋狂憨累掯临统俪曲柳七龙车骂吻门阅命终黏赘品裁牵动签帖气冲志定穷年尽气碶牐撒诳三旌升舆深志石城汤池逝流水砦私胎駷飞堂札叹扬厅房通天达地途辙无灰木陷击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