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壶的意思、孔壶的详细解释
孔壶的解释
古代滴水计时之器。因底部有小孔,故称。《后汉书·律历志下》:“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昬明生焉。”
词语分解
- 孔的解释 孔 ǒ 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很:孔急。孔武有力。 量词,用于窑洞:一孔土窑。 姓。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 壶的解释 壶 (壺) ú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姓。 笔画数:; 部首:士;
专业解析
孔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特指古代用于计时的仪器——刻漏(也称漏壶)。其名称源于器物的结构特征:“孔”指漏壶底部用于滴水计时的细小孔洞,“壶”则指盛水的容器。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与结构特征
孔壶是古代计时工具“刻漏”的别称,由多级受水壶组成,通过底部孔洞的匀速滴水计量时间。其核心部件包括:
- 漏孔:壶底精密开凿的出水孔,控制水流速度;
- 浮箭:随水位上升的标尺,通过刻度指示时辰;
- 分级壶组:多级壶体串联,保持水位稳定以提升精度。
这一设计体现了古代工匠对流体力学和时间测量的深刻理解。
二、历史文献佐证
“孔壶”一词的权威性见于多部典籍:
- 《周礼·夏官》载:“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 其中“壶”即指孔壶类计时器,用于军营作息管理。
- 《汉书·律历志》详述刻漏结构:“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明确其作为国家授时仪器的地位。
- 宋代《玉海》引《唐六典》称:“刻漏之制有铜壶、石壶……以孔泄水”,印证其材质与工艺演变。
三、文化意义与科学价值
孔壶不仅是实用仪器,更承载古代时间哲学:
- 天文关联:与日晷互补,实现昼夜连续计时;
- 礼制象征:宫廷漏刻象征皇权对时间的掌控,《隋书》载“漏刻生”为专职官吏;
- 科技成就:汉代张衡改进“浮箭式漏壶”,误差缩至分钟级,领先世界同期水平。
参考资料
- 《周礼正义》卷五十四,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第一,国学网原文链接
- 《玉海·器用部·刻漏》,广陵书社影印本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科技展》释文,官网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孔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古代计时器具
指底部有小孔的容器,用于滴水计时(即“漏刻”)。通过浮箭的刻度变化记录时间,最早见于《后汉书·律历志下》的记载:“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昬明生焉。”
-
引申含义(较少见)
部分资料提到其作为成语的用法,比喻“虚名或空头支票”,例如:传说孔子曾收到一个外观精美但内部空无一物的壶,以此讽刺形式大于实质的事物。但这一说法仅见于个别来源,权威性存疑。
二、历史背景与用途
- 计时原理:通过底部小孔滴水,配合浮箭刻度测量时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观测工具。
- 文献记载:除《后汉书》外,后世多沿用其作为漏刻的统称,如《宋史·天文志》中也有类似描述。
三、其他说明
- 词源争议:关于“孔壶”是否曾作为成语使用,需谨慎参考。主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仅收录其计时器含义。
- 现代用法:现多用于历史、考古等领域,指代古代计时装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原文或古代天文仪器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百弊丛生不自在材调草次陈井翠盖错錣当务始终丹荔大受小知大有为雕勦分鼎福酒古后汉牍函生花丁惶骇见礼教义界行进逼忌器酒食地狱捐监举无遗策夸示粒度理匦使栗木临笔滤波盲井慢曲旄麾门下母校内藏库乾和邛巨耆硕权棅全活容奸擅兵沈溃水饼顺口开河庶正随人作计踏雷微歌文契文耀纤佻哓喋嚣譊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