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日刻的意思、日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日刻的解释

时间。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毕,日刻既晏,例隔言事官於中廡,须上入更衣復出,以次赞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日刻”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探析

“日刻”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时间刻度,也蕴含抽象的时间概念,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用法。

一、基础释义

  1. 时间计量单位

    “日刻”原指古代计时工具(如日晷、漏刻)划分的时段。古代将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后改为96刻),每刻约合现代14分24秒。此义强调时间的精确划分,常见于历法文献,如《后汉书·律历志》载:“漏刻以日长短为数,日行南北,刻各异。”

  2. 时间点或期限

    引申为特定的时刻或时限。例如《宋史·职官志》提及官员需“按日刻履职”,此处“日刻”指规定的时间节点,强调事务的时效性。

二、历史语义演变

“日刻”的构成融合“日”(昼夜周期)与“刻”(刻度),其演变轨迹如下:

三、文化内涵

“日刻”承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四、现代使用与辨析

当代语境中,“日刻”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方言(如晋语保留“赶日刻”表示赶时间)。需注意:


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在线数据库:www.zhonghuashuju.com)
  2. 陈美东《中国古天文仪器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2848543
  3. 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数字化资源(idp.nlc.cn)
  4. 《汉语大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词条“日刻”

网络扩展解释

“日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rì kè,其核心含义是时间,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解析

  1. 构词分析

    • 日:指“一天”或“太阳”,象征时间单位。
    • 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100刻,约合现代15分钟),引申为时间片段。
    • 组合后强调时间的流动或具体时段。
  2. 语境用法

    • 可形容时间短暂(如“日刻即逝”),但更常见于中性描述,如“记录日刻”“安排日刻”。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古典用例或演变,可参考《闻见后录》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金主义白头相并半合裱褙嬖人博嘴昌图车蕃初藳垂丝醇一词位错牾大城大开方便之门的对联道僧打圆台点解点蜡幔杜房鬌翦方船风力发电抚节睾茝拱揖指挥光济顾惭诡谲无行裹挟骇呼横祸飞灾红运怀刑荒笃速潢汙还原染料减汰鲸潮进篑鞿鞅觉察魁士兰味烈马龙旟緑施蹑影藏形平地楼台凭负破觚为圜清遰亲迎弃卧身躰宿卧尾韵稳下霞张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