螌蝥的意思、螌蝥的详细解释
螌蝥的解释
即斑6*蝥。有黑色硬壳。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足具黑色长绒毛,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皮肤接触后能起水泡。成虫危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中医入药,有毒,主治瘰疠恶疮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颠顶骨》:“用不去油巴豆一个,螌蝥三个,麝香少许,以葱涎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裹置耳中,响声如雷,勿得惊惧,待二十一日,耳中有浓水流出,方可去锭,奇妙无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斑6*蝥》:“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俗误为斑猫。”
词语分解
- 螌的解释 螌 ā 〔螌蝥( 俹 )〕同“斑6*蝥”,昆虫,身体黑色,鞘翅上有黄黑色斑纹,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蝥的解释 蝥 á 〔斑6*蝥〕昆虫,腿细长,鞘翅上黄黑色斑纹,成虫危害农作物,可入药。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螌蝥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螌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螌蝥(拼音:bān máo)指一种有毒昆虫,即斑蝥,属于鞘翅目芫青科昆虫。其名称中的“螌”可能为“斑”的通假字,表示斑点;“蝥”则特指这类甲虫。
二、特征与用途
- 外形特征:成虫体表有黄黑色斑纹,腿细长,鞘翅坚硬。
- 毒性:斑蝥体内含斑蝥素,接触皮肤会引起水疱,误食可中毒。
- 药用价值:传统中医将其炮制后入药,用于治疗疮毒、癣症等,但需严格控制剂量。
三、文献记载
- 《方言》等古籍中提及“蝥”与“䵹鼄”(蜘蛛)区分,强调其作为害虫的属性。
- 在《三国志》等文献中,斑蝥常被描述为危害农作物的生物。
四、相关词汇
- 蝥贼:古代指危害庄稼的两种害虫(蝥与贼),后比喻祸国之人。
- 蝥弧:春秋时期郑国旗帜名,后借指军旗。
如需进一步了解斑蝥的现代分类或具体药理作用,建议参考生物学或中医药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螌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螌蝥(bāng máo)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指的是一种昆虫,又被称为蛇丝虫。螌蝥主要生活在山区或草地地带,属于一种非常小型的蛾类昆虫。
拆分部首和笔画
螌蝥的拆分部首是虫(chóng),它由7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螌蝥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者特定的领域中,比如古医学。在繁体字中,螌蝥的写法为「螌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螌蝥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古文字典的记载,有些文献将螌蝥写作「蚿蛑」或者「盘虫」。
例句
1. 这种山区才有的螌蝥,通常在夜间飞行。
组词
螌蝥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主要用来指代一个特定的昆虫。
近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螌蝥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所以没有明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好阿基米德原理懊怀半辈子办道班谕北京古观象台匙子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大角的乳茶东马严徐断语发乳焚典坑儒拂翟高吟工房攻苦食俭害危合瑞花会俭约监阵哜哜嘈嘈金融资本集菀沮胆诀音雎鸠口稳狂名联蝉漏策迈气毛拳马券明灼灼碙砂枿坐破赚睿断如水赴壑三匡栏三面网上谄下渎觞豆山觜声骨盛夸守生守障疏缓四海鼎沸私心杂念踏橇天构跳歌蜗舍荆扉咸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