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仙花的别名。因其花和叶可染红指甲,故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凤仙》﹝释名﹞:“急性子、旱珍珠……染指甲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染指甲》:“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染指甲草”是凤仙花的别名,因其花和叶可用来染红指甲而得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名称来源 该名称源于古代民间用其花瓣或叶片捣碎后染指甲的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及清《燕京岁时记》均记载了这一用途,称其“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2. 植物特征
3. 文化应用 古时少女常用白矾与花瓣混合捣烂,敷于指甲染色,这一传统在文学作品如老舍《四世同堂》中亦有体现。
4. 其他说明 该植物原产中国与印度,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现代仍有人延续染甲习俗。
《染指甲草》是一个成语,形容深深地沾染上坏的、有害的事物,无法摆脱。
《染指甲草》的拆分为:
- 部首:木
- 笔画:九画
《染指甲草》这个成语源自于《晋书·王导传》: "王衍以雄毅自诩,然深沾指甲草。" 意思是王导虽然自我认为勇武,但实际上深深地沾染了不正当的行径。
《染指甲草》的繁体写法为「染指甲草」。
古时候,「染指甲草」可以写作「染指甲草」。
1. 他曾经不加反思地染指甲草,结果陷入了无尽的困境。
2. 这个政治家将自己脱离了染指甲草的惩罚,继续经营着权势。
1. 染色:将颜色或质地转移到其他物体上的过程。
2. 指甲:人类手指和脚趾的盖甲部分。
陷沉、毒打
清白、无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