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骨梭棱”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因极度消瘦而骨骼明显凸出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成语形容人或动物消瘦到骨骼外露的程度,常带有因贫病、劳累等导致的憔悴感。例如,周立波在《暴风骤雨》中写道:“他屋里的,瘦骨梭梭的,一天愁到黑……”。
发音与字形
拼音存在两种常见标注: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文学描写,如小说、散文中刻画人物形象。例如:“木木姐撞见白面鬼耸着瘦骨梭棱的肩膀……”(王西彦《古城的忧郁》)。
来源与权威性
该成语最早出自周立波1948年的小说《暴风骤雨》,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及百科类网站均收录此词。
近义表达
类似含义的词汇包括“骨瘦如柴”“形销骨立”,但“瘦骨梭棱”更突出骨骼棱角分明的视觉感。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不同注音的具体使用场景,可参考《暴风骤雨》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瘦骨梭棱》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身材瘦削、骨瘦如柴的样子。这个词由两个成语组成:瘦骨嶙峋和梭棱。瘦骨嶙峋形容骨骼瘦弱突出,梭棱形容骨头突出而形成尖锐的轮廓,将两者合起来形成了《瘦骨梭棱》这个形容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瘦骨梭棱》的拆分部首是瘦、骨、梭和棱,其中瘦的部首是月,骨的部首是骨,梭的部首是辶,棱的部首是木。根据康熙字典和现代汉字的使用频率,瘦的笔画数为9,骨的笔画数为9,梭的笔画数为11,棱的笔画数为12。
来源:
《瘦骨梭棱》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一个人的体态瘦削,骨瘦如柴的样子。这个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和口语中,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消瘦的外表。
繁体:
在繁体汉字中,瘦骨梭棱的写法为「瘦骨梭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如今所使用的《瘦骨梭棱》是根据现代标准汉字写法而确定的。
例句:
他一连几天没吃好东西,现在已经瘦骨梭棱了。
组词:
瘦瘦身、骨瘦如柴、骨节清奇、梭梭树、棱棱角角。
近义词:
瘦骨伶仃、皮包骨、枯槁。
反义词:
肥胖、丰满、壮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