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曲韵的意思、曲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曲韵的解释

戏曲、曲艺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字音标准。我国各地剧种、曲种在读音、咬字、归韵、四声调值等方面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均以当地语音为标准,但在表演一些反映古代生活题材的剧目、曲目时,则酌用中州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曲韵,是汉语音韵学及戏曲学中的专业术语,具有双重含义,分别指向诗词曲的声韵规律和戏曲创作中的用韵规范。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学术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音韵学释义(诗词曲的声韵系统)

指曲(包括散曲、剧曲)创作所遵循的声韵体系,与诗韵、词韵并列,构成古典韵文三大韵系。其核心特点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突破传统《切韵》系韵书的框架,更贴近实际语音演变。

权威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定义:"曲的用韵。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指出:"曲韵在元代以周德清《中原音韵》为规范,分十九韵部,取消入声字。"


二、戏曲学释义(戏曲用韵规则与韵书)

特指戏曲创作中的押韵规则及指导用韵的工具书。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为奠基,确立北曲韵系,明清发展为《韵学骊珠》等南曲韵书。

核心特征:

  1. 音系基础:以元代北方官话("中原之音")为标准音,反映口语化音变。
  2. 韵部分类:如《中原音韵》分19韵部,归并《广韵》206韵为"东钟""江阳"等大类。
  3. 声调创新:入声字归入平、上、去三声,平声分阴阳,形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系统。

    权威来源:

    《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华书局,1978影印本)载:"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

    《曲韵骊珠》(清·沈乘麐著,学海出版社,1996)确立南曲"二十一韵部",细化闭口韵与入声八韵。


三、历史演变与影响


四、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曲韵"亦引申为戏曲艺术的韵律美感,如唱腔设计需遵循"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曲韵原则。例如昆曲唱念严格区分"尖团音""闭口韵",保留中州韵传统。

行业规范来源:

《中国昆曲艺术》(吴新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强调:"曲韵是昆曲字音准绳,演员需掌握《韵学骊珠》的反切与归韵。"


结论:曲韵既是汉语音韵史上的革新体系,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技术规范。其双重内涵——作为声韵系统与用韵规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曲学研究的基石,对语言学、戏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曲韵”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1. 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概念()
    指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中曲调与韵律的和谐美感。其中“曲”指旋律,“韵”指节奏和押韵规则,二者结合体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形容一首古诗词的用字精妙、声律协调,或称赞音乐作品旋律流畅且富有情感层次。

  2. 戏曲表演的语音标准()
    在传统戏曲、曲艺中,特指演唱和念白时的发音规范,包括咬字、归韵、四声调值等。不同剧种通常以地方语音为基础,但在演绎古代题材时,会采用“中州韵”(一种以古中原音为基础的通用韵书)来增强历史感与统一性。例如京剧中的韵白即融合了中州韵与湖广音。

扩展说明:
第一层含义多用于文艺评论或比喻性表达,第二层则是戏曲领域的专业术语。需注意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例如“这首词的曲韵悠长”偏向美学评价,而“演员的曲韵标准”则强调发音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

拜礼卑靡辩谲编随殡埋博謇超前达诚抵斥顶租堆垛风吹日晒负贩改絃易调购买鬼迷心贵冗孤往固要涵咀诃梨子虹霓黄鱓疆潦甲仗库靳直积沓究详积微致著基祚苦行头陀老疙疸理信路局明旭木栈孥稚旁注庖疈片光零羽桥台妻孥三藐闪榆申枉恃强凌弱石犝兽香赎放书帷速咎索铁同心如意梧桐断角五月夏璜响冷冷铦鈎香霞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