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音的意思、唇音的详细解释
唇音的解释
[labial] 双唇音、齿唇音的统称
详细解释
双唇音、唇齿音的统称。
词语分解
- 唇的解释 唇 ú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笔画数:; 部
- 音的解释 音 ī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 笔画数:; 部首: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唇音是汉语音韵学中对发音部位的一种分类,指气流主要受到双唇阻碍或调节而发出的辅音。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唇音可细分为:
-
双唇音(Bilabial):
- 定义: 发音时,上下唇闭合或接近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
- 普通话例字:
- b [p]: 不送气清塞音,如“八”(bā)、 “包”(bāo)。
- p [pʰ]: 送气清塞音,如“怕”(pà)、 “跑”(pǎo)。
- m [m]: 浊鼻音,如“妈”(mā)、 “猫”(māo)。
- 发音特点: 气流在双唇处受阻后突然释放(塞音)或通过鼻腔共鸣发出(鼻音)。
-
唇齿音(Labiodental):
- 定义: 发音时,下唇向上齿靠拢形成阻碍发出的擦音。
- 普通话例字:
- f [f]: 清擦音,如“发”(fā)、 “飞”(fēi)。
- 发音特点: 气流从下唇与上齿之间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总结关键点:
- 核心特征: 发音时,嘴唇(主要是双唇)是形成阻碍或调节气流的主要主动发音器官。
- 包含类别: 严格意义上的唇音主要指双唇音(b, p, m)。在更宽泛或传统音韵学分类中,有时也将唇齿音(f)归入唇音范畴,因为其发音也涉及唇部动作(下唇)。
- 与其它发音部位的区别: 区别于舌尖音(如d, t, n, l)、舌根音(如g, k, h)、舌面音(如j, q, x)等,后者的主要阻碍部位在口腔内的不同舌位或舌与硬腭/软腭的接触。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词典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其对声母的分类明确将b, p, m, f归为唇音声母(其中b, p, m为双唇音,f为唇齿音)。这是汉语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
- 语言学概论/语音学教材: 如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专业著作,均从发音语音学角度详细阐述唇音(双唇音、唇齿音)的发音机制和声学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唇音”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语音学中的定义(核心含义)
-
基本概念
唇音指由嘴唇参与发音的辅音,分为两类:
- 双唇音:上下唇闭合或接近发出的音,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p、m”。
- 唇齿音:下唇与上齿接触发出的音,如普通话中的声母“f”。
-
学术背景
该术语源自音韵学,是传统汉语音韵学对辅音分类的一部分,属于“五音”(喉、牙、舌、齿、唇)中的最后一类。
二、成语中的引申义(使用较少)
少数词典中提到“唇音”可形容言辞含糊不清、难以理解的情况。例如:
“他的发言像唇音般模糊,听众难以捕捉重点。”
但需注意,此用法权威性较低,且更常见的表达类似含义的成语为“含糊其辞”“口齿不清”等。
扩展补充
- “唇”字的读音与构造:
“唇”读作“chún”,金文字形由“辰”(表振动)和“口”组成,本义指口部周围可活动的软组织。
- 相关术语:
与“唇音”相对的发音部位包括舌尖音(如“d、t”)、舌根音(如“g、k”)等。
如需进一步区分发音方法或方言中的唇音变体,建议参考语音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啽呓八堦卑促表勒表态逼突裁刀彩杖惝恍蝉衣嘲讦触逆辏巧道德活动鵰睨冬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斗艹短褐穿结短器械独醒人凤墀風姨忿詈赋鵩夫脚改殡坚苦焦唇金旛酒阑人散机要员捐佩抗喉款诚兰掖老鵶淩犯临逆盲汤木板蟠伏盘羞箝制轻儳清善畎渎任啥如此而已入用少童生蒭岁朝跳下黄河洗不清通风望风响应渭曲微职乌乌武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