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取索的意思、取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取索的解释

索取;夺取。《北齐书·颜之推传》:“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旧唐书·乐彦祯传》:“﹝ 乐从训 ﹞到任之后,般輦军器,取索钱帛,使人来往,交午涂路,军府疑贰。”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我今欲取索 荆州 ,料 关公 在那里镇守,必不肯还我。”《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债主因 桂生 功名不就,执了文契取索原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取索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

  1. 索取、讨要

    指主动向他人要求财物或物品。该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强调通过请求或强制手段获取所需。例如:“官府差人取索钱粮”,指官吏向百姓征收赋税。此用法在古籍中常见,如宋代《朱子语类》卷十三:“凡事须是自家索取,莫等待他人取索。”

  2. 获取、取得

    广义指通过行动获得某物,涵盖自然获取或主动追求的结果。如《水浒传》第九回:“林冲取索行李,投庄上来。”此处指拿取随身物品。

  3. 古代法律与经济术语

    在契约文书中,“取索”特指债权人向债务人追讨钱物。元代《通制条格》载:“债主取索钱债,须凭契约。”强调以契约为依据的合法索取行为。

  4. 现代引申义

    当代语境下,词义偏向“索取”,但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书面或特定表述,如“取索无度”(形容贪得无厌)。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我将基于汉语词汇的常规构成和语义组合对“取索”进行解析:

  1. 字义拆分

    • 取:本义为“拿、获得”,引申为“选择、采用”(如“取用”“录取”)。
    • 索:本义为“大绳子”,动词化后表示“寻求、讨要”(如“索求”“索赔”)。
  2. 组合含义

    • 基本义:索取、要求获得某物(例:“取索财物”)。
    • 引申义:带有强制性的追讨(例:“官吏取索无度”),或对抽象事物的寻求(如“取索真相”)。
  3. 语境差异

    • 古代文献中多含贬义,暗含强求之意()。
    • 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中性或负面。
  4. 近义词对比

    • 索取:中性词,常规请求(如“索取资料”)。
    • 取索:隐含单方面强制意味,常见于历史文本。

建议:若该词出现在具体文本中,需结合前后文分析其情感色彩及对象性质。现代交流建议优先使用“索取”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迫百读百口难分爆发性宾老禅院巢居穴处吵秧子趩趩綢绵垂白炊砂作饭呆板单立點石钓槎辅车附事高廉更动公谨何至于后厅监斋嚼蔬镜彩金交椅金绶九轮涓豪具奏侃大山立地金刚列真马尘不及庙朝明教目眩神夺旁逸横出捧檄骑马布鹊渡日给三年早知道沙吒利神虑水垢书可树木四聚竦竦外父外生女辋幰文什五品孙下鼎响动飨士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