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索的意思、取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索的解釋

索取;奪取。《北齊書·顔之推傳》:“帝時有取索,恒令中使傳旨。”《舊唐書·樂彥祯傳》:“﹝ 樂從訓 ﹞到任之後,般輦軍器,取索錢帛,使人來往,交午塗路,軍府疑貳。”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我今欲取索 荊州 ,料 關公 在那裡鎮守,必不肯還我。”《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忏悔》:“債主因 桂生 功名不就,執了文契取索原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我将基于漢語詞彙的常規構成和語義組合對“取索”進行解析:

  1. 字義拆分

    • 取:本義為“拿、獲得”,引申為“選擇、采用”(如“取用”“錄取”)。
    • 索:本義為“大繩子”,動詞化後表示“尋求、讨要”(如“索求”“索賠”)。
  2. 組合含義

    • 基本義:索取、要求獲得某物(例:“取索財物”)。
    • 引申義:帶有強制性的追讨(例:“官吏取索無度”),或對抽象事物的尋求(如“取索真相”)。
  3. 語境差異

    • 古代文獻中多含貶義,暗含強求之意()。
    • 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中性或負面。
  4. 近義詞對比

    • 索取:中性詞,常規請求(如“索取資料”)。
    • 取索:隱含單方面強制意味,常見于曆史文本。

建議:若該詞出現在具體文本中,需結合前後文分析其情感色彩及對象性質。現代交流建議優先使用“索取”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取索》的意思

《取索》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獲取和尋找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尋找某種信息、取得某種目标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取索》的部首是“又”,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取索》是由“又”和“犬”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又”表示手的形狀,表示動作;“犬”表示狗的意思,象征着追捕、搜索的動作。

繁體

《取索》的繁體字為「取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取索》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取索」。

例句

1. 他去圖書館取索了一本關于曆史的書。

2. 那個考古學家正在遺址中取索文物。

3. 我們要不斷取索新知識,才能不斷進步。

組詞

取經、取勝、取舍、取悅、索要

近義詞

尋找、搜尋、尋覓、找尋

反義詞

放棄、丢失、失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