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合用;无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汉书·王尊传》:“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贤。”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后世谓无才为不中用本此。”《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二哥,这丫头见这般事,不中用,教他离了我家罢。” 朱自清 《执政府大6*屠6*杀记》:“我真不中用,出了门口,一面走,一面只是喘息!”
(2).谓人快死了。《红楼梦》第二五回:“老太太也不必过於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 茅盾 《子夜》一:“ 佩珊 !我想老太爷一定是不中用了!”
(3).犹言不行,不可以。《红楼梦》第八回:“ 李妈 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喝一罈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不中用汉语 快速查询。
不中用是汉语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人或事物没有用处、能力不足或无法胜任,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解析:
无实用价值
指事物或人缺乏实际效用。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不中用:没有用处;不顶事。”
例句:“这把旧刀锈蚀严重,已经不中用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能力欠缺
形容人缺乏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或体力。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自嘲:“我这身子不中用了,走几步就喘。”
来源:曹雪芹.《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校注版.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80.
“不中用”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原指“不合用”或“不符合要求”。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方士卢生言:“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徒奸利相告日闻。皆不中程。”此处“不中程”即“不符合标准”,后衍生为“不中用”。
来源: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年点校本.
文学经典:
鲁迅《呐喊·药》:“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华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不中用。’”
来源: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方言应用:
在北方方言中,“不中用”可表“身体衰弱”(例:“年纪大了,腿脚不中用”)。此用法被《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
来源: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1999年.
来源:王文锦.《礼记译解》. 中华书局, 2001年.
“不中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zhōng yòng,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层解释:
不合用;无用
指事物或人缺乏实际效用或能力不足。
例句:
谓人快死了
用于委婉表达某人濒临死亡的状态。
例句:
犹言不行,不可以
表示否定或拒绝,强调某事不可行。
例句: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现代例句及日常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板榜班送奔趣碧露比率簿厅餐松啖柏骋巧螭炉充饱传为笑柄垂阴慈荫钓缗丁徭冻人法理放闲该综钩己光柱痕瘕花岗石虎蛟蹇碍狡獝假饰解审近嵗金赀救守基座絶处逢生零敲碎打龙门造像旅葵骂题密径奶乌他男盗女娼窃贼期厉秦妇吟秀才清道夫侵没耆英社取巧桑朴三怨三致千金山岳崩颓神洲实实叔度水害陶器厂团蕉腿码讬咎袜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