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拍的意思、曲拍的详细解释
曲拍的解释
歌曲的拍子或节拍。 唐 刘禹锡 有《忆江南》词,题曰:“和 乐天 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柳下 一小儿才三岁,曲拍皆中节,在母怀中食乳,捻手指应节。盖宿习也。”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拍的解释 拍 ā 用手掌打:拍击。拍掌。拍抚。拍案叫绝。 浪涛冲击:拍岸。 拍打东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 乐曲的节奏:拍节。 摄影:拍摄。拍照。拍片子。 发出:拍发。拍电报。 阿谀,巴结:拍
专业解析
曲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层面:
一、语言学释义(音乐与文学结合)
指歌曲或乐曲中的节拍、节奏,特用于古典诗词与音乐相配合的韵律单位。古代“曲”指乐调,“拍”指节拍,合称强调以固定节奏单位划分乐句的规律。如宋代词牌《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均有固定曲拍,文人按拍填词方可入乐演唱。
二、音乐学延伸释义
- 节拍工具:古代记录乐曲节奏的拍板或鼓点,如《旧唐书·音乐志》载“拍板长阔如手,以韦连之,击以代抃”(即用皮绳连接的拍板击打标记节拍)。
- 创作术语:戏曲创作中指依固定旋律格律填词,如明代王骥德《曲律》称:“曲之有拍,盖以句字配音调,使抑扬缓急不失其节。”
权威文献佐证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曲拍:歌曲的节拍。”
- 《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释为:“唐宋以来乐曲的节奏单位,后引申为词曲创作的格律范式。”
参考来源:
-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线版:http://www.cp.com.cn/book/7e1c9a9f-2.html
- 中华书局《旧唐书》点校本电子库:http://www.ancientbooks.cn/thread-11562-1-1.html
- 上海古籍出版社《曲律校注》在线阅读:http://www.guji.cn/book/9787532588470/
- 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词典》电子资源库:http://www.rymusic.com.cn/c/2020-06-15/494236.shtml
网络扩展解释
“曲拍”是汉语词汇,指歌曲的拍子或节拍,常用于描述音乐与诗词的节奏配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曲拍”由“曲”(乐曲)和“拍”(节拍)组成,字面意为乐曲的节拍。它强调音乐节奏与歌词、诗句的对应关系,常见于古典诗词创作。
-
历史用例
- 唐代刘禹锡在《忆江南》词中标注“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说明其词作严格按照原曲的节拍填词。
- 明代陈继儒《珍珠船》记载一名三岁小儿“曲拍皆中节”,指其能精准跟随音乐节奏,体现“曲拍”对节拍准确性的要求。
-
文化关联
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紧密联系,尤其在词牌创作中,作者需根据固定曲调的节拍来调整字句长短与韵律,形成“倚声填词”的传统。
“曲拍”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概念,既指乐曲的节奏,也强调诗词创作需遵循的节拍规范。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拜候半规管赤斾酬物楚怀春色撩人崔徽大展宏图东游西荡斗挹箕扬二丁方山冠粉鼻儿丰城神物风狂雨横凤友鸾谐攻坚战光盘行动官样花滚息画绘砉然胡孑货而不售监铨坚致急晷金字塔救穷蹶蹄刻记空言连元辽左立券买家没皮柴淼漫冥闇奴役普罗列塔利亚特乾爹热厥容容濡须坞劭令十二国时风失亡守母随寓随安索具特殊环境鼍声顽质韦驮天闻韶闻闻小不起潟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