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候的意思、拜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候的解释

问候的敬词。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九:“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顾主事 ﹞因往 江 家拜候,就传女儿消息, 江 家喜从天降。”《廿载繁华梦》第七回:“过了几天,只见关里册房 潘子庆 拜候, 周庸祐 接进坐下。”京剧《白蛇传》第三场:“原来小娘子住在 曹祠 附近,小生改日定当登府拜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候是汉语中一个表示礼节性探望的敬语动词,指怀着敬意前往探望、问候(尊长或宾客)。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一是体现拜访者的谦恭态度,二是表达对受访者的尊敬与关心。以下从词典释义与用法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构成

  1. 字义分解

    • 拜:本义为表示敬意的礼节动作(如拱手弯腰),引申为恭敬地访问。
    • 候:指问候、探望。《说文解字》释为“伺望也”,含关切之意。

      二字组合后,强调以恭敬之心主动探问对方状况,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或正式社交场合(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权威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拜候"释义为:敬辞,指探望问候(例:专程拜候恩师)。其语义重心在“敬”,区别于一般性“拜访”,需体现礼节规格(参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二、典型用法与语境

  1. 对象限制

    通常用于尊长、师长、上级或受尊敬者,如:

    “中秋将至,他准备回乡拜候祖父。”(《汉语大词典》例证)

    现代用法亦可扩展至重要宾客,但需保持庄重语境(参考: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2. 礼仪特征

    • 主动性:主体主动前往,表达关切。
    • 仪式感:传统语境中常伴随礼物、名帖等礼节载体(参考: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 书面化倾向:多见于书信、正式邀约或书面叙述,口语中多用“看望”“探望”。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例句
拜望 更突出“敬意”,对象限于尊长 拜望学界前辈
拜访 通用性探访,敬重程度较低 拜访客户
探望 中性词,无敬语属性 探望生病的朋友

(辨析依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文化内涵

“拜候”承载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尊卑有序与礼尚往来思想。如《礼记·曲礼》载:“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反映对尊长的敬重规范。该词的使用,本质是对人际伦理关系的语言符号化呈现(参考: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经典用例:

《儒林外史》第十回:“次日,蘧公孙拜候祖父,祖父说年迈告病,不便远接。”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儒林外史》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拜候”是一个汉语敬辞,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拜访、探望他人,带有尊敬和问候的意味。常用于对长辈、上级或尊敬对象的礼节性访问,如“小生改日定当登府拜候”(京剧《白蛇传》)。

  2. 使用场景

    • 社交礼节:如探望亲友、问候长辈(例:唐孟郊诗“拜候丞相辕”)。
    • 文学与历史:常见于古典文献,如《二刻拍案惊奇》中“顾主事拜候江家”。
    • 现代用法: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如“各界大佬互相拜候”。
  3. 近义词与辨析
    近义词包括“拜访”“拜望”“探访”等,但“拜候”更强调敬意和礼节性,多用于下对上或平辈间的郑重场合。

  4. 例句参考

    • 纳达尔赛后接受拜候,称大腿抽筋(口语化用法)。
    • 潘子庆拜候周庸祐,二人交谈甚欢(《廿载繁华梦》)。

“拜候”是兼具尊敬与问候性质的拜访行为,适用于正式、礼貌的社交语境,尤其在传统文化和书面表达中常见。

别人正在浏览...

傲虐百辛宝珠山茶悲思扁担社伯母蠢蠢欲动存取痤雎大选对词蠹朽二湖饭糲茹蔬风讯凤膺干治狗盗鼠窃惯使和合黑册子焕然一新毁不灭性火虬家贼难防锦柏晶亮敬谢不敏金脍紧缩鸠聚俊朗勘校老弱洌清丽佳溜光水滑流霞伦徒买私泥蛋帕斯卡定律平远破矩为圆亲迎曲徇软着陆丧明桑钱擅业枉顾望云维时吴观无势五言显德贤淑詨讹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