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税名。《周礼·地官·旅师》:“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郑玄 注:“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罚三夫之税粟。”《管子·轻重甲》:“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则无屋粟邦布之籍。”《宋史·食货志上一》:“初, 熙寧 六年,立法劝民栽桑,有不趋令,则倣屋粟、里布为之罚。”
“屋粟”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解释:由“屋”(房屋)和“粟”(谷物)组成,字面指屋内储存的粮食,象征家庭财富储备。这一用法常用于比喻经济独立或物质充裕的状态。
历史背景:根据《周礼·地官·旅师》记载,“屋粟”是周代的一种惩罚性税收,针对“有田不耕”的农户,强制征收三夫(古代计量单位)的税粟,以督促农业生产。
后世应用:宋代《宋史·食货志》提到,熙宁年间曾仿效“屋粟”制度,对不遵种植桑树法令的百姓进行处罚。
“粟”作为粮食代称,在古汉语中常与民生、赋税关联,如“粟米之征”。其字形结构为上下组合,部首为“米”,拼音为“sù”。
如需进一步了解税制细节,可参考《周礼》《管子》等古籍原文。
屋粟(wù s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屋」和「粟」两个部分组成。
「屋」是一个上面带有横线的房屋的形状,表示房屋的意思。
「粟」是一个形思字旁,表示谷子的意思。
屋粟的意思就是将房屋和谷子两个意思结合起来,表示在房屋中储存或贮藏谷物。
据考证,《屋粟》最早出现在《爱莲说》一书中,“湖面月如镜,明月照屋粟”,形容了边湖明月下的农家房屋上贮藏的谷物。此后,这个词汇逐渐流传开来,并被广泛使用。
这一词汇在简体字中为「屋粟」,而在繁体字中为「屋粟」。
在古时候,「屋粟」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屋」的古字形为「宇」,表示房屋。而「粟」的古字形为「⺆水米」,也表示粮食。因此,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为「宇⺆水米」,将房屋和谷物的形象相结合。
1. 他们家把谷子都放在床底下,真是屋粟丰登。
2. 冬天来临之前,他们会仔细清理仓库,确保屋粟安全。
1. 屋殿:指大型建筑物。
2. 粟米:指谷物中的一种,常用来制作食品。
3. 居室:指人们居住的房间。
1. 谷仓:指专门用来储存谷物或粮食的建筑物。
2. 仓库:指用来储藏物品的大型房间或建筑。
1. 空屋:指没有人居住或物品存放的房屋。
2. 粪土:指废弃的植物或动物残留物,不能用于食品贮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