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即甘棠。 前蜀 贯休 《上卢使君》诗:“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参见“ 召棠 ”、“ 甘棠 ”。
“召伯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召伯树”指一种树木,即甘棠(又称棠梨),属于蔷薇科植物,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其拼音为zhào bó shù 或shào bó shù,发音差异源于“召”字的多音属性(作为姓氏时读“shào”,其他语境可能读“zhào”)。
该词与历史人物召公奭(西周政治家)相关。据记载,召公曾在甘棠树下处理政务,因施行仁政,后人以“甘棠”或“召伯树”代指德政或清廉官员的象征。例如前蜀诗人贯休在《上卢使君》中写道:“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借树喻人,表达对贤臣的赞颂。
部分资料提到“召伯树”可引申为忠诚义气的朋友(如),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源于对“召伯”历史形象的延伸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诗经·甘棠》相关注解。
《召伯树》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又称《召喚木》,是元朝作家钱探虚所作。这个词通常指代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或者主要角色。
《召伯树》的拆分部首是木、朵、示,总共有13画。
《召伯树》是明代施耐庵续写《水浒传》所创作的第三回。整个故事描写了林冲救鲁智深于山中,遭遇天女的情节。这段情节被称为《召伯树》。
因为《召伯树》是明代的著作,所以它的繁体字形与现代简化字有所不同。具体字形请参照繁体字字典。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写《召伯树》的汉字形状与现代简化字有所区别。具体字形请参照古代字典。
小说中的角色众多,其中召伯树是个具有神秘力量的树木,他能召唤出天女来帮助林冲。
召伯、伯树、召喚、树木。
召唤之树。
非召伯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