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铁板。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参见“ 铁板 ”。
根据搜索结果的综合整理,“铁响板”的详细解释如下:
词语构成与发音
铁响板(tiě xiǎng bǎn)是一个汉语合成词,由“铁”“响”“板”三字组成,其拼音为“ㄊ一ㄝˇ ㄒ一ㄤˇ ㄅㄢˇ”(注音符号)。
基本词义
铁响板即“铁板”,指用铁制成的板状物,可能与传统乐器或工具相关。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孙犁曾用“铁响板”比喻扁豆角的颜色和质感:“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与普通响板的区别
普通“响板”多为木制或贝壳制的打击乐器(如西班牙响板),而“铁响板”更强调材质为铁,具体用途可能因语境而异。例如,在戏曲表演中可能作为节奏乐器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在古籍或方言中的用法,可参考《白洋淀纪事》等文学作品或地方民俗研究资料。
《铁响板》是一个成语,意为毫无疑义或确凿无疑的证据或事实。
《铁响板》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金」和「口」,总共有12个笔画。
《铁响板》一词最早出自明代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故事中,孙悟空嫌疑被误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拿出了一块铁板,让众人用刀砍他,结果刀刃尽数断裂,从而证明他的无辜。此后,「铁响板」逐渐成为了形容确凿无疑的证据或事实的成语。
繁体字「铁響板」中的「響」使用了「音」和「巷」两个部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铁响板」在古时的写法为「鉄響板」。
这份合同是公司和客户签定的,法律效力如同一块铁响板。
铁证如山、板上钉钉、铁案如山。
确凿无疑、铁一般的证据。
漏网之鱼、有余地疑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