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戎翟的意思、戎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戎翟的解释

见“ 戎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戎翟(róng dí)是古代华夏族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由“戎”和“翟”(同“狄”)两个部族名称组合而成,泛指先秦时期活跃于中原以西及以北的游牧民族。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语义演变与部族构成

  1. “戎”的本义

    甲骨文中“戎”象兵器(戈与盾组合),引申为军事或战争,后专指西方部族。《说文解字》载:“戎,兵也。从戈,从甲。” 商周时期,“西戎”涵盖羌、氐等部落,如《诗经·小雅》中“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2. “翟”的指代

    “翟”原指长尾野鸡(雉),因游牧民族以雉羽为饰,故借指北方部族。《古代汉语词典》释“翟”通“狄”,如《国语·周语》载“狄,隗姓”,活跃于陕西北部至河套地区。

  3. 合称的文化内涵

    春秋战国时,“戎翟”成为华夏对西北异族的泛称,体现“华夷之辨”的族群观念。《史记·匈奴列传》称“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其中包含翟族分支。

二、历史地理分布

三、社会特征与影响

  1. 经济形态

    以游牧为主,《盐铁论》称其“衣皮蒙毛,食肉饮酪”,善养马匹,与中原农耕文明形成互补。

  2. 文化交融

    戎翟艺术中的动物纹饰(如青铜器鹿形扣饰)影响华夏工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即吸收其军事技术。

  3. 族群流变

    部分戎翟融入汉族(如义渠部),余部西迁成为匈奴或羌人先民。《后汉书·西羌传》云:“秦灭义渠,置陇西、北地郡”,标志其政治实体消亡。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3.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
  4. 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5. 范晔《后汉书·西羌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戎翟”是一个多义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与发音

2.历史与文献背景

3.使用场景与辨析

建议以权威典籍和词典解释为准,优先采用“戎翟”即“戎狄”的释义。若需引用“战马疲乏”等引申义,需注明出处并提示可能存在争议。

别人正在浏览...

遍及便易不作阐教陈德乘便尺一板春黛词辩大拜门打讲东王公抖气防冻佛家革文宫泽鼓笛曲果真骨肉团圆红运换白坚车掎夺惊赏谨励禁严喇茄略绰口连策立定脚跟历历在耳垄沟论篹罗汉椅子卖珠没意头弥撒内寇偏护欠负佥套乾溢懃劳泉流缺吃少穿驱録沙际十字饼兽糖耍奸取巧书橱素雪通隣唾余外头歪嘴和尚綫子晓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