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均监的意思、成均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均监的解释

唐 代曾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新唐书·百官志三》:“ 垂拱 元年,改国子监曰成均监。”参见“ 国子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成均监"是中国古代中央官署名称,源自西周时期教育机构"成均"的建制传统,主要承担国家教育管理职能。唐代龙朔二年(662年)改国子监为成均监,作为中央最高教育管理机构,主官称"大司成",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等中央官学。其名称取义"成其均平",《周礼·春官》郑玄注:"成均,五帝之学",意为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教化均衡。

该机构具有三大核心职能:一是掌管国家最高学府国子学的教学事务,《唐六典》载其"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二是主持国家祀典,负责释奠孔子等典礼仪式;三是选拔考核生徒,为科举考试储备人才。宋代沿袭唐制,但改称国子监,高丽王朝效仿此制设立成均馆,现韩国成均馆大学仍延续该历史称谓。

作为古代东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均监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学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中特别强调其"明伦敬德"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治理思想。该建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更印证了中华文化圈教育制度的同源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成均监”是中国唐代的官署名,主要与中央教育机构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成均监是唐代对国子监的短暂改称,主要用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国子监是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中央官学(如国子学、太学等)的行政事务。

2.历史背景与时间

3.职能与地位

成均监延续了国子监的职能,主管国家教育、科举考试及人才培养,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是唐代文化教育体系的核心机构。

4.名称来源

“成均”一词源自周代对大学的称呼,意为“均调教化”,后成为古代高等学府的代称。唐代沿用此名以彰显教育机构的传统地位。

5.扩展影响

参考资料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检八犍度报寃把势便僻碧楼屏绝不可枚举超程衬供成书宠戚辍驾初唐四杰翠帟打击报复登録恫吓方来未艾负累膏泽脂香诟谇谣诼鬼佬国戚昊乾徽志觳觫车讲考牋檄即即世世鸡鸣壶进鼓金銮禁网九大行星就坐扣眼,扣眼儿猎精砻冢马角乌头满怀信心暖寒倾駴犬吠之盗日濡月染戎藩柔肠百结赛庙衰涕熟会水火不相容踏蹻霆霓通宵彻昼晚祷文选学呜呜想来黠人饩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