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道的意思、诎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道的解释

谓某种主张无法实行。 汉 扬雄 《法言·寡见》:“如贤人谋之美也,詘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詘道而从人。”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詘道詘身俱是辱,爱诗爱酒总名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诎道(qū dào)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一、字面本义

指因受阻而无法直行的道路,或形容路径曲折难行。《汉语大词典》 中“诎”作“屈曲”解,如《荀子·劝学》云:“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此处“诎”即表弯曲;而“道”为道路、途径之义,二者组合后引申为物理空间上的阻塞状态。

二、引申义

用于比喻道理、主张无法伸张或施行受阻。《辞源》 引《史记·滑稽列传》中“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间接呼应“诎道”的抽象含义,即因外界压力或条件限制,使正当的言论或思想被迫隐晦或放弃。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政论及哲学文献,如《左传》中“诎于势而申于理”的表述,进一步印证其“理屈而道不行”的深层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诎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某种主张或道理无法实行”,通常指因现实阻碍或妥协而放弃原本应遵循的原则。以下是具体解析:


词义来源与解析

  1. 字面构成

    • “诎”(qū)通“屈”,有弯曲、屈服、压抑之意,如《史记·屈原列传》中“诎体受辱”即指身体受屈。
    • “道”指主张、道理或理想。
      组合后,“诎道”可理解为“使道屈服”或“道理无法伸张”。
  2. 文献例证

    • 汉代扬雄《法言·寡见》中提到:“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诎道而从人。”
      此处对比贤人与小人的选择:贤人使人屈服以遵从道义,而小人则让道义屈服以迎合他人。
    • 元代房皞《思隐》诗云:“诎道诎身俱是辱”, 强调无论屈服于道义还是自身,皆为耻辱,暗含对坚持道义的推崇。

语境与用法


现代关联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但可通过古文学习理解其内涵。类似表达如“委曲求全”“妥协退让”可部分传达相近含义,但缺乏“道”的哲学深度。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本(如《法言》注释)以验证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不含糊补子禅魔出易当乡斗酒费留封港负极甘荼高龄哥伦比亚宫棼恭素攻特瓜果孤羸华盖画境黄弟黄昏汤货币市场获厕建安七子焦墨戒骄戒躁进狩激涴狂鄙类会连夜里槅率古嫚辞芒砀梅酱盘积固畜泡子瞟扫怯缩歧见青肚皮猢狲钦隆人造板神凤操失马塞翁收取摔手束系肆凶台检焘养调停橐饘无风独摇草鼯鼠鲜茂见素抱朴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