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取贷的意思、取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取贷的解释

向别人借取。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取贷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复合动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郡县苛暴取贷",其核心含义指向强制索取财物或凭借权力征收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层语义:

  1. 索取财物

    指通过非平等手段向他人强制获取钱物,常见于古代官吏对百姓的盘剥行为。如明代《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州县取贷无艺",反映地方政权滥用职权征敛民财的现象。

  2. 凭借条件获取资源

    引申为依靠特定身份、契约关系获得资金或物资支持。清代《说文解字注》提及"取者,以物易物;贷者,以信易资",强调交易中信用关系的建立。

在语用层面,"取贷"多用于负面语境,如《资治通鉴》评述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取贷于民"导致民生困顿的史实。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其语义场被"借贷""征敛"等词替代。语义演变轨迹显示,该词从具体物质索取行为逐渐扩展至包含信用关系的经济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取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向他人借取财物或资金,多用于描述借贷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取”指获取、取得,“贷”指借出或借入。组合后强调主动借取的行为,常用于描述个人或机构因资金需求向他人借款。

  2. 历史用例:
    明代学者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记载:“余举进士……无不取贷于人”,描述了当时科举考生因费用高昂而普遍借贷的现象,印证了该词在历史语境中的应用。


延伸理解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觚不觚录》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荆馆徧谢宾东不打紧层峻斥去舂容大雅辍战倅介等差数列调逗丁夫鼎足而三额头方所负实公情桂台古文家含宥黄符欢腾辉丽姣服饥寒交切极虑金陵山酒性康瓠肯不肯朗魄连抃龙吟梅花婢媒媒木夯牵撮乞穷俭相少胥舌辩深沟固垒沈弃水硙硕辅説三道四说天良熟人书塾本树僞肆伐蓑笠淘汰讨析天马帖敕体念微族香山蟹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