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债的意思、逋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债的解释

亦作“ 逋责 ”。犹欠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宋书·文帝纪》:“凡诸逋债,优量申减。” 唐 刘禹锡 《谢受恩放先贷斛斗表》:“殊私忽降,逋责涤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 金陵 閭右子,荡覆先业,不胜逋责,决意自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烟兰小谱》:“有宗臣某,尝拆其园中楼阁为其偿逋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债

指拖欠未偿还的债务。其中“逋”意为逃亡、拖欠,“债”即债务,合称表示未按时清偿的款项。该词属书面用语,常见于法律、经济及历史文献中,强调债务的逾期状态。

字源解析

文献用例

  1. 《后汉书·庞参传》:“蓄士众以讨不庭,而州郡避债,多逋债不还。”此句指地方官员逃避偿还债务。
  2. 《宋史·食货志》:“民有逋债,系狱不能偿者,尽释之。”描述官府对无力偿债者的宽免政策。

现代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法律文书(如“追索逋债”)、历史研究及金融领域,形容长期未结清的债务,隐含债务方存在拖延或逃避责任的行为。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逋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读音与字形

二、基本释义

指拖欠的债务,即未按时偿还的欠款。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债务的逾期未还状态。

三、古籍例证

  1.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提到“原逋责,除关税”,指免除百姓积欠的债务。
  2. 《宋书·文帝纪》记载“凡诸逋债,优量申减”,体现古代统治者对债务的减免政策。
  3. 唐代刘禹锡《谢受恩放先贷斛斗表》中“逋责涤除”,意为清除积欠的债务。

四、相关词义扩展

五、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研究历史、文献或古文阅读场景,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的债务类型(如赋税、私人借贷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保山市佛肸长溜谗蛊超然刹手鐧秤平斗满叱呵敕画赤雀斥讪俶装磁画鹾筴断岫朏魄汾王腹议贯弓寒砧花栲栲儿黄金心字华容恢炱箭箙奸诈竭命荆请惊天地泣鬼神谨记谨谢济勋闿怿髡僧邻甲六署迈志漠然视之睦友牌长佩觿捧土喷嚏铺腾乾槁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窃簪之臣遒泽权强荣览若为赡救顺水私姻擡亭昙昙退步挦补骁媒下坡不赶,次后难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