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月舱的意思、登月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月舱的解释

供宇航员乘坐,在环月轨道上运行的载人飞船与月球表面之间往返飞行的宇宙飞行器。“阿波罗”号载人飞船的登月舱呈不规则形状,高9米,直径4米,重145登月舱16吨。由两部分组成:(1)下降段。有月球车、仪器设备和下降发动机;(2)上升段。有可载宇航员两名的密封加压舱、仪器设备和上升发动机。当飞船到达环月轨道后,宇航员便乘坐登月舱脱离飞船,下降在月面上着陆。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任务后,便以下降段作为发射台,驾驶上升段返回在环月轨道上等候的飞船,交会和对接后,即将上升段也抛弃,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月舱(dēng yuè cāng)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专有航天名词,其核心含义指:航天器中专门设计用于在月球表面着陆和起飞的独立舱段。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登:意为“上升、抵达”,此处特指航天器抵达月球表面的过程。
  2. 月:指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3. 舱:指飞行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独立密闭空间,如指令舱、服务舱等。

组合后的“登月舱”即专用于执行登月任务的独立航天器模块。


二、专业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航天术语规范,登月舱指:

载人航天任务中与母船分离后,承载航天员着陆月球表面、完成探测任务并返回月球轨道的专用航天器。其结构包含着陆支架、上升发动机、生命维持系统等,具备独立飞行能力。

例如,阿波罗计划中的登月舱(Lunar Module)由下降级(着陆)和上升级(返回)组成,是人类首次登月的关键设备 。


三、功能与特征

  1. 核心功能

    • 脱离指令舱后自主着陆月球;
    • 为航天员提供月球表面活动支持;
    • 从月面起飞并与母船对接返回。
  2. 技术特点

    • 轻量化设计(如阿波罗登月舱仅重4.5吨) ;
    • 配备变推力发动机以适应月面地形;
    • 舱体无气动外形要求(月球无大气层)。

四、历史背景

登月舱的概念首次实践于美国阿波罗计划(1969-1972年),共6次成功载人登月。中国的“嫦娥工程”亦计划在未来载人任务中采用类似设计,实现月面软着陆与返回 。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学技术名词》. 科学出版社,2005年.
  3. NASA阿波罗任务报告(编号NASA-SP-368),1975年.
  4. 中国探月工程官方网站. 嫦娥系列任务技术白皮书,2023年.

网络扩展解释

登月舱是载人航天任务中用于在月球轨道与月表之间往返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工作原理如下:

一、基本定义

登月舱(Lunar Module)是载人飞船的组成部分,专为宇航员提供从环月轨道到月球表面的往返运输。由于月球缺乏大气层,登月舱依赖火箭引擎实现垂直起降,无法像地球航空器那样通过空气动力学飞行。

二、结构与组成

  1. 分段设计
    登月舱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

    • 下降段:包含月球车、科学仪器和着陆发动机,底部带有支撑腿,用于软着陆月面。
    • 上升段:配备密封舱、生命维持系统及上升发动机,可搭载2名宇航员返回轨道。
  2. 技术参数
    以阿波罗任务为例,登月舱高度约9米,直径4米,重量在14.5至16吨之间。

三、工作流程

  1. 着陆阶段:下降段发动机点火减速,实现月面着陆。
  2. 返航阶段:上升段与下降段分离,仅上升段携带宇航员飞离月面,下降段则永久留作发射平台。

四、历史应用

最著名的案例是阿波罗11号任务,其登月舱“鹰”号于1969年首次实现人类登月。后续阿波罗任务中,登月舱还承担了月面科考设备部署和样本采集任务。

提示:如需了解登月舱在非英语语境中的表述(如德语“Mondfähre”),可参考多语言词典资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奥窍褙子弊坏薄晚才儁彩旒参色吵吵闹闹赤箭愁垒传宰尒朱防援飞声封使君干戚舞觥责耇长乖顺龟甲暠暠黑色金属黄芝还魂丹狐魅疾交衢镜彻湨梁老人院两脚羊刢利麟角立券旅主茂功媚术年高德卲跑冰慓慓披毛索黶青质穷塞丘山之功楸玉局雀鹰人功三班桑笄韶鲜虱瘕四谏私填遬濮沓集天箓舞忭线装消酒小喽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