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旐的意思、旒旐的详细解释
旒旐的解释
指铭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愷之 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 曰:‘白布缠棺竖旒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粮甖明器,故不得营;碑誌旒旐,弥在言外。” 唐 张说 《惠文太子挽歌》之二:“旒旐飞行树,帷宫宿野烟。”
词语分解
- 旒的解释 旒 ú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 旐的解释 旐 à 古代的一种旗子,上面画着龟蛇:“龟蛇为旐。” 引魂幡:“飞旐翩以启路。”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旒旐”是一个由两个古汉语词汇组成的词组,通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诗词中,多与丧葬、祭祀等仪式相关。以下是对其分解释义及用法的说明:
一、单字释义
-
旒(liú)
- 本义:古代旗帜或冠冕上垂挂的装饰物。
- 在旗帜上,指下垂的飘带或穗子(如帝王仪仗中的旌旗装饰)。
- 在冠冕上,特指帝王礼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如《礼记》中“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 引申义:象征权力或尊贵,如“冕旒”代指帝王。
-
旐(zhào)
- 本义:古代出殡时用的魂幡,一种绘有龟蛇图案的白色旗帜。《说文解字》载:“旐,龟蛇四游,以象营室。”
- 用途:用于丧礼中引导灵柩,后泛指送葬的仪仗,如《诗经·小雅》中“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二、组合释义
- “旒旐”合用:
多指向丧葬场景中的仪仗旗帜,如灵幡、魂幡等。例如唐代诗歌中“风悲旒旐卷,云愁松柏茔”描述送葬时的悲凉景象。
现代语境:已非常罕见,仅见于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三、补充说明
- 字形结构:两字均含“方”字旁(㫃),与旗帜相关。
- 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中对“魂归”的重视,旗帜的形制与图案具有宗教或象征含义。
如需更具体的文献例证或历史背景,建议查阅《说文解字》《礼记》等典籍,或提供具体出处以便进一步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旒旐的意思
《旒旐》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古代帝王或高官所使用的旗帜或旌旗。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旒旐》分为两个部首,左边部首是“无”,右边部首是“方”,总共由14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字
《旒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代的甲骨文中,最早是用来表示帝王的旌旗或旗帜。
在繁体字中,旒旐的写法保持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旒旐的字形有所不同。它们的形状更加飘逸,旗帜上还会有流苏或者彩带的装饰。
例句
1. 古代帝王的龙袍上常缀有锦绣的《旒旐》。
2. 在古代的宫廷中,顶级官员才有资格使用《旒旐》。
相关词语
组词:旛旗、旌旗、旗帜、旗幡、军旗。
近义词:旌旗、旗帜、军旗。
反义词:平庸、无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